中国人的美国工厂

这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担任制片人的首部纪录片,讲述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创建工厂的故事。2014年一位中国富商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人员工,起步的蜜月期很快就变调。

纪录片记录了曹德旺在美国开设工厂所面临的种种文化冲突、 劳工矛盾。

2016年美国大选之夜,俄亥俄州是第一个倒向特朗普的摇摆州,对于特朗普的胜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代顿。代顿的居民会定期举行特朗普集会。他们聚齐起来看特朗普和希拉里吵架。当特朗普说出“中国正在强奸美国”时,他们很高兴。因为,特朗普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在“中国正在强奸美国”这件事上,代顿人都认为,没有谁能比他们更有发言权。因为,2014年,中国资本家中国首善、世界玻璃大王曹德旺,在代顿开了家玻璃厂。居住在代顿的纪录片导演史蒂芬·伯格纳夫妇,还为这家工厂拍了一部纪录片。片名就叫《美国工厂》。

里面的中国站起来了,而美国人和中国人没法比,完全就是混日子。

并且他们对中国企业有排外的想法,只想混日子的人很多。

这样看来,中国能超越美国是必然。影片中的中国人服从纪律,而美国人没有号召力。

这代表中国某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应该引起重视。这就是中国怎么赚美国人的钱的。

首先第一幕就是工厂里的机器在不停地运作,画面很吸睛很吸引人。一家中国企业买下了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工厂,准备开始运作。

曹德旺去美国看厂的装修,他说门开在哪边就在哪边,说完掉头就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算是门已经花钱预定了。

在动员大会时,曹德旺说:“今天中国人在美国办企业,最关键的不是赚钱,而是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一开始,厂的总经理是外国人,一班子外国人有的人还想成立工会,被曹德旺严厉拒绝,说态度摆在这里,如果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慢亏,比工厂破坏更厉害。

几个外国主管被邀请到中国公司去参观,在中国企业军事化管理,十分服从,纪律优良,团结友爱,整个公司像是一家人。年会中的几对新人结婚更是催下了一位外国高管的泪水,在美国都没有在公司结婚的夫妻,美国人基本都是在教堂结的婚。

唯一的不足就是中国安全管理得不规范,容易受伤,带一对毛手套就去捡一堆碎玻璃,经常接触高温导致手臂被多处烫伤,这在美国高管面前简直太疯狂了,甚至都不戴防割手套,况且,还有人愿意去捡那该死的玻璃。

后来美国工人受了工伤,员工想引进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

工会,是美国的悠久传统,也是“美国梦”的土壤肥料。 从前的美国,工会可以保障工人的权益,督促工厂定期提升工资和福利。 工人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买车买房,实现“美国梦”,基本都没啥大问题。 然而,这一次,代顿工人失败了。 面对中国人开办的工厂,他们无计可施。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代顿工人都支持成立工会。 影片中,一位美国工人说道:“我懂有些人会需要工会,但我现在有一份好工作。付我好薪水、让我每天上班,我不需要别人进来插手。” 这至少说明,中国工厂模式,并非完全行不通。 即便是特朗普本人,也并不排斥中国把工厂开到美国。

在员工开会时,在中国呆了27年,在美国呆了26年的经理说,美国人是鼓励教育,在美国这个社会,捧死人不偿命,在这个体制下他们非常自信,甚至过于自信,就像是顺毛驴,如果你逆着毛捋,他们就尥蹶子。需要咱们的智慧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应该因为你比他强。

企业强烈抵制工会,花了100万给URL Training ,同时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把想工会进企业的员工都开除,在工厂随处可见的地方贴标语Keep your voice,vote No。

最后投票结果以压倒性的优势阻止工会进入。福耀集团大获全胜。

接着经理开会说,企业将会选出十位最优秀的员工去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看起来很像曼哈顿,本身就很像曼哈顿的地方。去那里的凯悦酒店,55层的天际游泳池游泳。给他们画一个饼,给他们未来的憧憬,让他们对未来更有干劲。

在2015年,企业亏损4000万,到了2018年企业终于盈利。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说美国人不服管教,劳动效率极其低下,没事还要搞什么工会,提高福利待遇,还整天担心安全问题。

但问题是,这些只是通过影片中几个美国工人的口述,或者中方人员的叙述,反映出来的问题。

那些美国工人的工作状态究竟如何,电影并没有展现给我们看。 一个几千人的大工厂,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空旷的工厂冷冷清清。

不禁想问:其他工人都干嘛去了?

他们都去罢工了吗?

要知道,纪录片是依据事实说话,而不是靠那么几个人口口相传。

更何况,里面选取的那些工人,有几个根本没有开口说话,他们的声音只是在旁白中出现。

这就很蹊跷。

影片结尾处,成功打压工会后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前去参拜寺庙,他回忆童年的生活,感概那个时候的人,会很快乐。

然而现在的他却很失落,很难再回到蝉叫蛙鸣的时代。

他开始反思,是不是这些年拼命盖的工厂,把环境都破坏掉了?让原来安宁的地方,变得不安宁了?

在这里,一位企业家、资本家,非常难得地自我反思了一把。

然而紧接着,我们看到,一些美国工人还是因为效率低下而被淘汰。 前后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个批判指向的意味,并不太容易被人感受到,正因如此才暴露了导演的鸡贼。

他们在以一种特别隐晦的方式,批判中国的资本家。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观众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在看完影片之后都不得不暂时抛开民族本位立场,承认自己的体系存在某些结构性的缺陷;与此同时,每个人都得承认,即便固守原有阵地做再激烈的对抗和冲突,也终将于事无补。

深层次来看,这部影片呈现的中美双方工人的工作态度实际上代表了中美双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信奉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传统劳动观念,并且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美国人的人权观念带来了他们“既要安全舒服生产,又要高薪福利”的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全球化到来导致的文明冲突是否可以真正消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