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些无用的书,花些无用的时间,做些无用的事,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的既定现实中,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题记
我是一个偏执的人,现在好了很多,但依旧是。
我偏执的坚守“个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观点,固执地只做“对成长有益”的事,但现在好了很多,开始不计较,不评判,接纳,并从中收获成长。
樊登说:现在年轻人就是爱纠结,许多时间都花在纠结上。在我们这些过来人看来,凡事去做就好了,不必深究一个对与错,你们还那么年轻,应该多去经历。
然后他补了一句:作为过来人,我能给你们最大的建议就是——不要过来!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人生就像一道多项选择题,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众多的选项,而不是题目本身。
对于过来人让你不要过去的建议,大家自可将之当做玩笑话听听。不过,听玩笑的间隙,听听我对此的解读,也是不错的嘛
我觉得,我们不该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生活总是在变化的。
就像某位古代哲人说的那样:“你不可能迈入同一条河流两次。”
你又何必总试图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来把生活分析得头头是道呢?
著名作家沃兹基(我自己)说:玩弄生活者,生活必玩弄于它。分析生活者,你懂的太多了,该杀!
真的,凡事去做就好了,也不要总有过多的评判,我们要的应该是生活,而不是把生活过成一本对错宝典。没有人会喜欢鲜红的叉,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给它打叉,不评判就不会有叉。(这咋和“没有手,就不会手疼”一样一样的呢?!)
人一旦没脸没皮起来,生活多么有趣啊~
如果总是流于“我要成长”的观点,当下就被忽略,很多看起来没成长的事情就被忽略。
我现在明白,依我们现有的经验体会,凡事深入进去,都能有不小的收获。
学会去与一个人深交,你会发现好多好多这个人优秀的点,也许后来你长大了优秀了,这些于你都是习以为常,但那时,它的确就是你生命里的一道光,指引着你方向。
学会去与一件事深究,你会发现好多好多关于这件事需要去掌握的东西,在学习掌握中体悟成长,也许后来你这些统统学会了(好像技巧都这样,学会了就是学会了。),它们于你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但你不可否认那个学习模仿的过程,你不可否认无数个深夜里你额头冒出的汗,嘴里呼出的热气,手中紧握的笔杆。
不能以现有的眼光看过去,也不可用现有的眼光看未来,你该以着眼于现在。
凡事去经历,不要抱守“成长”的观点,再把成长拒之门外了。
生活的多样性,事物的多元性,我们了解的都还不够深。要有观点,但也请保持开放。
以及,如果你遇到了跌跌撞撞的人,不要笑话他们,你和我都是从那个时期走来的,他们是另一副躯体上的另一个我们。
开放,包容,成长,如此安好,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