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休息两天,天气也不错。刚刚花了点时间做了一下深度的反省,发现之前我想到了早上晨读《中庸》里面的一段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段时间我自己一直都很纠结, 纠结的起源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如何去适应这种文化的差异?在南山瀚霖园这段时间,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 总感觉还是不是特别自在, 特别是在开会的时候。自己很多想法,想说又不敢说,这是蛮恼火的。
这边的文化学生一般是不叫老师的,学生是可以直接称呼找老师的名字的,而学校对于这一块重视程度并不是很够,那么问题来了,所以学生很难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特别是对于新老师,我当时就特别纠结,当学生们对老师都没有敬畏之心,那他们来到学校怎么学习呢?
有一句话叫做师严则道尊,在学生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也特别重要,《中庸》有句话:“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过去我太在乎学生怎么看我了,干嘛要在乎这些东西呢?教育的本质不就是彼此的陪伴成长吗?他们都活出来了,我干嘛要怎么认真呢?
人或生而知之,或行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