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我们总应以温柔相待》/张凯
前几日的闲暇之余,在抖音的海洋里偶然捕捉到了关于《南渡北归》的掠影,其中胡适先生的身影频频闪现,如同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他,曾是北大的领航者,后来远渡,又在台湾再次执掌"北大"的大家,其一生行径,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我曾于朋友圈中,分享过季羡林先生那篇沉甸甸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这是他偶得机会,到台湾访学时,去先生的墓前祭奠时写的,足有一万七千言的散文,虽文字古朴,读来需费时细品,但我却被季先生的笔墨深深地震撼。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师者、故人的缅怀,更有一种时代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胡适先生,他的众多人格魅力中,最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便是那份与人难得的温和。面对众多文人的指责与抨击,他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曾经说过:“我承受了四十载的责难,然而对于那些斥责我的人,我从未心生怨恨。
有时,他们的责备并不中肯,我反而会为他们感到焦急。有时,他们的言辞过于尖刻,以至于损害了自身的品格,我更为他们感到不安。倘若因我的存在而能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出口,进而对他们有所助益,那我便觉得挨骂也是值得的。”这番话,彰显了他的博大胸怀,这种境界,又岂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我还记得在一座古寺的出口处,围墙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与胡适先生的处世哲学不谋而合,都是倡导一种宽容与忍耐的智慧。
其实《南渡北归》这套书,早年前我是买过的,在我的老书房里已尘封许久。然而,抖音上的分享,却重新点燃了我对它的热情。那些历史人物的鲜活视频,如邓稼先、林徽因,梁思成、林语堂、郭沫若……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不知不觉间刷抖音一个多小时。
虽然心知长时间浏览并非益处,然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学者们的铮铮风骨,时常令我内心波澜起伏。时而涌起悲愤之情,时而心生欢喜,时而眼中含泪,时而情绪难抑,着实让人情不自禁、又欲罢不能。
民国时期的学者们,他们的风骨在胡适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他对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更是展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这种境界,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多一份从容与坦然。
木心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还有老舍先生笔下那位温和的母亲形象时,“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他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我常常沉思,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物,他们大抵都是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温柔的性格,这是成就事业,无价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和传承。
怀揣一颗善良的心,用宽容和理解与他人相处,这便就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已宁静的港湾。这可能就是我读到这些文章的顿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