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活在混沌中,偶尔也会有很多突发奇想,甚至自认为是很了不起的创意,但还没真正开始付诸行动时很快又会被自己否定,于是又接着幻想,接着被自己否定……
直到今天,我偶然间翻到了周岭写的这本书《认知觉醒》,我恍惚撕开了蒙在自己头脑里的一层纱,清晰地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特别想变好,比如想把身体锻炼好,可一到了周末就忍不住赖床睡懒觉,尽管内心在呐喊,可身体却还是无动于衷;比如明明知道刷抖音会让人沉迷,会容易得颈椎病,可是在无聊的时候,手和眼睛就是无法从手机上移开;比如想好好把英语学好,可是还没学几分钟就开始犯困……
我们想做很多很多好的事情,尽管我们想做好这些事情的意志力很强大,可是结果往往都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人类大脑的构造。
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它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馈模块,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心怡的异性就追求。本能脑没有情感没有理智。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感情;伤心情绪可以引来同情和关爱。
理智脑是最智慧的大脑,为人类所独有,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设文明,理智脑也可称为理性脑或思考脑。
理智脑虽然很智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非常薄弱,所以,我们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都源于力量强大的本能和情绪,而非力量薄弱的理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天性就是及时行乐,因此它的目光短浅、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所以,我们为什么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坚韧,而是因为我们的天性(本能和情绪)太强大。
人的成长是逆天性的,我们不能习惯于感情用事,而是要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让自己的理智脑变得强大。但是让理智脑变得强大,并不意味着要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力气”很大,我们要利用理智脑的智慧,来驱动本能和情绪来“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