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作为家长,你担心的问题有很多,打游戏、早恋、交朋友等等,其实归根结底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事儿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经常有父母说,孩子整天惦记玩儿,都快中考了,一点学习的心都没有。也有的父母说,作业不会做,自己不着急,教他还不耐烦。
家长如此勤奋督促,孩子依然如此,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压制了孩子自身学习的动力。
孩子从上学开始,你和孩子谈论最频繁的话题是什么呢?
作业写完了吗?或是考试成绩怎么样?或是最近怎么退步了?
曾经看到过一个统计数据,父母和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85%都与学习有关。除了学习呢?
大部分被:“该睡觉了。”“该起床了。”“你必须吃这个,有营养。”这样的话题占据。
有没有感觉到,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角色像一个——监工
长期在这样紧张、充满冲突的家庭氛围中生活,不知不觉就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两个念头:
1、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儿。
2、学习是爸爸妈妈最看重的结果。
在他的潜意识中,凡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而且学习不是他的事儿,是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想法一定会让孩子本能地逃避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
第二个原因,孩子对未来没有目标感。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每一个小家庭的生活重点都是孩子,关注点在什么地方呢?
他的学习成绩。
家长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怎么样。
很多家长对孩子经常唠叨的就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呢?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就完蛋了。
那你有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现代社会里,孩子的生活条件和你小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想法也就不同了。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条件接受正常的教育,他们从小生活无忧,差不多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得到什么不,用费太多力气就可以得到。
这个情况下,孩子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是很小的。因为孩子他不需要像上两代人一样去改变命运,他本来过得就很舒服。
他们的口号是什么?要成为自己,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你如果总是用“考不上大学就完了”这样的理念去教育孩子,他是无法产生认同感的。
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首先,改善家长自己的焦虑心态。
有很多家长啊,只要看到孩子没有在书桌前学习,就会很烦躁。只有孩子一直在学习的状态,心里才会觉得舒服。
所以请你把完全盯在孩子身上的视线,转向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起来。
你可以试着从每天跟孩子谈学习,变成每周只谈一次。
然后观察孩子,看看他是不是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和改变,拿着放大镜去找找孩子的优点,找找孩子和以前有什么样的变化,再去鼓励孩子继续改变。
其次,和孩子一起找到长期学习目标。
人每天可以有很多个小目标,享受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买一份好礼物。
但长期目标,应该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
人真正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会开始安排各种阶段小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作为家长你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应该仅仅是考高分、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等,这些都是短期目标。
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孩子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长期目标。
只有长期目标会产生内在的动力,那个时候孩子会真心地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