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是消极有害的无用之物,恰恰相反这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更是成长成熟的可用资源,就如树之根,楼之基,要敬畏、尊重、接受、认可、管理,而非压抑、轻视、控制。
我们说过情绪有着生理结构基础,包括进化出现的边缘系统,包括形象思维活动占优势的右利手右脑,包括神经科学证实的情绪反应双回路系统,这些基础认知告诉我们情绪不是无中生还有,不仅仅主观创造,还有客观生理原因。见文章。
这是理解情绪存在的第一步,也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再看看生活中情绪的表达。小孩子每天都有喜怒表现,遇到危险总会表达哀惧;成人生活工作中,表情不会总是呆板,言语总是变化声调,行为总是动机支配,无时无刻不处于情绪状态中;这些都是情绪感受的外在表达。除了这些基本感受,事实上遇到不高兴不满意事情,我们会郁郁寡欢,或者生气愤怒,这时候有聪明人就会说,“瞧瞧这人,有情绪了啊”。
这个“有情绪”其实就是觉察一个人有了不同于别人的看法与态度,因此可以印证津巴多教授关于情绪定义的说法,即情绪是对情境的反应,情绪是个人意愿的表达。也就是说,情绪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至于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通过哪个回路实现要看涉及那些因素,同时情绪是个人对于外界的态度的反映,用委婉曲折表达自己态度。小孩子不想睡觉,就会哭闹不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会状态不佳左顾右盼;我们失望某些人,就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等皆是如此。
这些生活最实际的体会,其实告诉我们人人都是有情绪的,没有情绪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由于理性的存在,由于社会化教育的灌输,由于习惯自恋的意识,盲目认为情绪是洪水猛兽,情绪是成长路上拦路虎,情绪是万万不可靠近的,这才是天大的误解。
事实上,类似伊利奥特脑损伤的诸多例子说明,没有情绪觉察的人就是“情绪残疾人”,是无法正常生活,不能顺利决策的,只不过自己做这个实验代价太高了。日常所说的情绪障碍问题不是没有情绪,多是不承认或者出现故障而已,这是两码事。
情绪是态度的体现,再具体则是指情绪来自外界环境与内在需要的关系反映,需要被满足就是积极情绪,需要被拒绝或者延迟满足就是消极情绪。比如高考刚刚结束,考试理想与否会通过情绪体现,本质就是内心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可以通过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需求理论理解,更通俗的理解其实就叔本华的这句话,“人乃欲望本身,消除欲望也就消除了人本身”。事实上,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情绪欲望的存在就是人人皆有的潜意识本能需要,就是那些被压抑的冲动、欲望、本能等,而这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基础资源,从“本我”出发发展成长为“超我”以及“自我”,所有这些都是本我能量的释放与应用。
情绪不是消极有害的无用之物,恰恰相反这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更是成长成熟的可用资源,就如树之根,楼之基,要敬畏、尊重、接受、认可、管理,而非压抑、轻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