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是看到思霞在群里的分享,冒出来的。只有真正做感赏了,投射才有力。只有潜心修炼的父母,教育孩子时,打出去的拳有力度。修炼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经常给孩子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是否意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父母”?每每打出去的拳像棉花一样,连个声响都没有。
晚饭是我一个人,简单吃点,父子俩去补周日的钢琴课,28号考试。感赏儿子心中有数,最近练琴的态度明显好转。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做得是顺应孩子心理,不要焦虑,美其名曰“具有前瞻性”,不由想起前一周父子俩的多话。
爸爸:我看你错的地方挺多,快考十级了,找武老师额外补补吧!(孩子知道额外一对一补是需要花大钱)
儿子:不用补!老师讲得我都知道。
爸爸:那你为啥弹得那么差?
儿子:我就是没认真用心弹。
爸爸:那好,你好好弹,我看看。
儿子坐端正,认认真真地弹完,没有一处错。
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写到此,想起今晚刚听的一段视频。
前摩托罗拉全球市场分析师海女士,讲述了她儿子的故事。
刚上小学,她儿子被老师认为是不懂得上学的孩子,上课小动作无数,眼睛也不看黑板。回到家里,她通过做游戏,发现儿子确实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类型,他属于听觉型孩子,他是没看,但他用心听了。
她开始琢磨,教育孩子不同于职场,从A点到B点,找最短路径做;教育孩子,需要迂回曲折。
放学后,她就站在门口等儿子,不像我们多数家长要孩子,先完成作业。她说:“儿子,你终于回来了。我俩现在可以玩吗?”儿子一脸愁云:“哪能呢,我作业还没写完。”
玩得时候,母子俩爽朗的笑声,是儿子战胜了在学校的自卑,越来越有力量面对。母亲的接纳和理解,是孩子在外面有底气,自信心爆满。
就我而言,盯着孩子的学习不放,遇事束手无策,关系有时候是越闹越僵。为什么不去转变思维,曲线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