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晚饭过后,树儿正在客厅摆弄着树爸送给他的钢笔。树爸满怀喜悦地走到我面前,小声说:“昨天我和树儿说‘我可以送给他4只彩笔,剩下的20只我和你妈妈做笔记用,让他帮我平分一下。’树儿掰着手指算着,一会功夫便算出了:‘一人10只’。” 还未等我开口,他又兴奋地说着:“他还经常数手指算数,嘀咕着各种数字加法组合,并推算出 10+10=20,20+20=40,……100+100=200,一直推算到几千!他竟然开始理解序列了。”树爸很惊讶他的发现!看着他如此兴奋,我便说:“瞧把你高兴的,现在才发现自己儿子有像自己的地方了!他们在学校经常在工作区玩耍各种数学教具。他通过专注地玩耍教具,体验这些数字带给他的快乐,心里有了深刻的感受,数字在他心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字,他发现了数字的乐趣,自然学什么都会很快了!”……
关于是否“教”孩子知识,我和树爸讨论过很多次,那时因为看了《爱和自由》,我便坚持:不教孩子知识,只提供环境,让他在玩耍中学习。
之前树爸一直很纳闷地问我:“树儿都四岁多了,你不教他认字啊?”(他自己偶尔会教一下树儿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我当时什么也没说,没过几天拿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爸爸,空了好好读读如何?”后来才知道他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买了蒙特梭利的书拿回来研究。他渐渐地不再刻意教授树儿知识,只是陪伴他玩耍,陪树儿阅读绘本故事,并常常与树儿分享他自己小时候的各种故事。……
树儿五岁时,他又按耐不住了,买了很多练习册,开始教孩子书写数字。我取笑他:“某人又开始焦虑了!”树爸非常认真:“我像他那么大时,加减运算都会了!”我说:“他们在幼儿园有各种数学教具,艳子老师说他经常在数学区体验,现在理解10以内的数字,在生活中已经在运用了…”树爸当时很高兴,当时就要验证一下我说的话,便给树儿出数学题:“我有三个苹果,你有三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多少苹果?”……每次我都取笑他,太功利了!
这样类似的事情,其实自己也做过很多次,虽然自己也清楚,但由于来自外界的压力、评判,让自己开始动摇,太功利了便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现在体会到:知识是早晚都能学会的,若我们带着一颗功利的心,不断引导孩子,孩子内在神圣的成长节律便被打乱了。
如果父母不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不强迫孩子做父母想象的样子,孩子遵从内在的精神胚胎的指引发展自己,成就会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所及。
提醒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孩子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需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