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下午参加了读书会和其它社团联合举办的活动,听了好多位大咖的分享,有些许收获。会后我们十点读书会的小伙伴们又聚在一起,聊了聊自己最近读的书,志斌讲到我们要读无用之书,我颇为赞同。我的想法是:读无用之书,成无用之人。
什么是无用之书呢?
先卖个关子,简单说说我的读书经历。我是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没有书,父母也没有钱给我买课外书,所以从小没有看过什么书。我有印象的第一本书是表姐带我去镇上买的《鬼故事》,当时感觉里面的故事挺有意思的。可是因为没有零花钱买书,小学基本上就没看过几本书。
初中的时候,为了写好作文,老师鼓励大家看名著,要求写读书笔记,当时就看了些四大名著之类的,但是因为看书时间比较少,也没有喜欢上读书。只是看了不少的励志书和《读者》。
高中,我才真正喜欢上阅读。高一的语文老师比较开明,不要求我们成绩,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当时每周有两节阅读课,我们提前一周把要看的书上报给老师,课堂上语文课代表再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发到我们的手里。这一段共同阅读的时间慢慢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同时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书,大家相互借阅。不过,这一阶段我看的最多的是《商界》及其他经管类作品和武侠小说。因为当时最好的朋友喜欢经济,受他影响,我也喜欢上了经济。除了每月一期的《商界》,我也看了不少的经济相关的书籍,并且在高考时填报的都是经济学方面的专业。后来,因为家人的劝导,才改成了现在的专业。武侠小说是当时的主流,全班大多数的男生都看,大家经常是买一本书,撕成好几份,轮流看。在课堂上,我们总是把小说放在课本下面看。晚上宿舍熄灯后,我们也会拿出手电筒在被窝里长时间看。当时每个月放一天假,我都会在学校门口借一本500页以上的大部头武侠小说,用一天的时间看完,第二天去学校再归还。
大学,刚开始还是看了些武侠小说和经济类的作品,可是,慢慢地,我对这两类书籍都没有太大兴趣了。我开始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物传记,本科的前几年读的比较多的是文学、哲学、心理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哲学对于我三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让我找到了自己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介意外界的变化;哲学看似玄虚,却值得一读。心理学让我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想法,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我感觉不必要阅读太多这方面的书籍,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了,心理学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可能更偏向于工具性,简单学习就好,现在我已经很少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因为跨度较大,相关书籍很多,我到现在也只是有了简单的了解,更多的也是看西方的哲学和文学,毕竟这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人物传记,我选择的多是作家的自传和少量的历史人物,传记能给我们最大的勇气,看着他们的努力与成就,我们总想尝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文学的范围最广,一般指的是小说、诗歌和散文。散文我看得比较少,只喜欢少数几个人的作品,比如汪曾祺、季羡林、李娟等;诗歌,外国翻译的基本上不看,古文因为阅读相对比较困难,看的也不多,所以看得现当代诗歌稍微多点;小说,在下文详细再说,因为我感觉小说的世界太广大了,难以描述。
研究生期间,我读书的兴趣爱好完全转向了小说,曾经我以为小说太没有用了,明明几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事,为什么偏偏要写一本书呢?可是在迷上了小说之后,我就不能自拔,通过一本小说知道一个道理和通过一句话知道一个道理是截然不同的。我想了解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想知道小说的发展史,想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小说的世界实在太迷人,每一部经典小说都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可以发生太多我想象不到的事情。阅读这些小说,让我在有限的生命里,快速了解这个世界,小说和现实世界总是有若有若无的联系。
回顾我的读书生涯,我感觉无用之书可能包含的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物传记等。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看这些无用之书的,我看了很多的励志书、武侠小说、经济学等。现在对我来说,我的无用之书主要是经典文学,尤其是小说,有时再看点哲学和历史。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希望通过读书获得名声和财富,他们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可是发现自己的生活和那些不读书的人相比,没有明显的不同。因为他们想要的名声和财富,可能用别的途径更容易获得。
我见过很多号称喜欢读书的人,他们希望通过阅读励志书获得自信,通过阅读鸡汤文获得心理安慰,通过阅读经济学挣大钱,通过阅读技巧帖写出10万+的爆文。这样的读书,在我看来,实在称不上读书。读书,它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喜欢读书,就去读好了,有时可能会感觉很累,但是里面有更多的深层次的快乐。当不想读的时候,看看电影,打打游戏或者出去逛逛,都是蛮不错的。
喜欢读书,就多读点无用之书好了。
说完前半句,就讲讲“成无用之人”。
一般来说,我们读书,总是希望能有所收获,希望能与不读书的人有所不同。可是如果我们只是读了几本书,是很难和他人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即使读了很多,也不见得就会有看得见的不同。有些年轻人看了几百部的韩剧,可能也只是多认识了几个韩国明星。读书,可能真不一定有实际用途。
当我们希望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渴望能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有用性”就被提出来了。可是我们思考过这个“有用性”的背后是什么吗?这背后隐藏的是对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磨灭,这样的价值观培养出来的都是“长相一样、面目不清”的人。他们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可是却没有体现人类的最大价值,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生命。我不想成为这样有用的人,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不差我这一个,我想成为一个“无用之人”。
“无用之人”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强调个人的完全发展,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投入大量的时间,致力于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可能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不会简单地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按部就班成为社会这架机器的一个螺丝,他们可能会通过改造或重建这架机器来体现个人的最大价值。“无用之人”的存在,有助于社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读无用之书,成无用之人。关于读书,我希望能遇到热爱无用之书的人,我希望我们能聊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说说巴塞尔姆的故事集,谈谈毕飞宇的《小说课》。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是柴米油盐,要时不时看看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心灵杂草丛生,种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