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的情况可能是非常非典型的。
我也在考研前看了很多经验贴,也问了很多学长学姐。先说说最老生常谈的吧,选对了目标,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确实很对,但是什么才是选对目标?当时有人劝我啊,你最能接受的失败是什么程度?当然,只要你的母校不是那么好,一般都是母校兜底。如果你考清华北大之流没有考上,那么你能接受再回到双非吗?基本上所有人都接受不了。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努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谁又愿意最后和拿到专业课范围轻轻松松复习一两个月的人上同一所学校呢?所以我没有报的那么高,从本科学校的省份选了一个非985的211。而且我也没有跨专业。这个目标可以说是很低,低到不知道多少人都说我去那个学校已经亏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句客气,因为其一,我高考的省分数就很高;其二,除了保研的两个人,我所在的专业里,考研的学生中我的本科成绩最好;其三,我本科学校虽然双非,但也不差。不过考外校总归是隔着一层。每个学校都青睐本校学生,毕竟不会有人会报考比本校更差的学校,也就意味着,任何一所学校能接收的最好的学生就是自己学校的。并不敢掉以轻心的我从三月开始复习,暑假也一直在学校,却终于在成绩出来的一刻爆发了:"还可以这样欺负人是吗?"作为不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而言,从复习开始就认为自己的专业课最低也应该有125,130也不算高。当我看见91这个分数的时候,我是彻底知道这所学校对外校学生的打压名副其实。我的数学英语也不低了,若是我报考更好的985院校,稍公平的环境下也不至于如此。而调整好心情的两天后,听说一个跨专业的人专业课92分时心里已经没什么起伏了。双非受歧视,确实;二本逆袭北大,也有。这个就看怎么选了。仔细想想,更好的学校意味着更难的专业课,复试也更看重有没有论文的经历,对我这样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的人而言,还能将数学成绩拿到这么高吗?所以啊,这是一个赌,一个权衡取舍。看你自己选哪边。考研意味着没有高考那时候的省份约束,但是却有你本科的约束。这时候,跨地区同样很难,即使你进了复试,人家老师一句"这是什么学校?没听说过呀。"就可能一下子摧毁你的全部自信。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那么不公平,实话实说,越好的学校越公平。但是越好的学校保研名额越多,根本就剩不下几个留给考研大军竞争,可能也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录取了大量本校学生,所以并不介意录那么一两个本科学校并不好的,因此,好学校的阅卷也相对公平。高考、考研,各有各的公平,也各有各的不公平。但是这些公与不公对于进入社会后的那些背景来说还是差的远了不是?在能好好学习的时候拼命学习,正确评价自己,不高估,不低估,专心踏实,心无旁骛,学会抗干扰,发现人生中比手机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互相帮助,相互学习,这可能才是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吧。
下面说说调剂。估计我的经验就更没什么借鉴的必要了。因为数学英语比较好,完全没有任何失常,再学一年也不会高出5分的,虽然压了我40分的专业课,但是过国家线还是没问题的。我所报专业很热,本省211绝不可能有调剂的名额,我不也打算换地区,本校也不差,所以我本来的选择也不多。看看官网,打打电话,问问老师,再准备准备毕业论文。大概就是我这一阵子的生活。方便的话亲自去一趟你有意的学校,但大部分是不方便的。所以打电话发邮件可能更多。此时建议大家千万不要瞻前顾后,脸皮厚一些,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不论是亲自去,还是打电话、发邮件,我的建议也不多。客气礼貌,不卑不亢。这就够了。这里我还是要说初试的学校不刻意压分是多么重要,因为现在调剂的学校一听总分就会说太低,并不管你每一科的小分。调剂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无论你失败是因为什么原因,你要知道,你已经熬过了漫长的复习过程。你多方搜集资料,你买了很多书,去了辅导班(不过我没去),你和众多学生一起抢宾馆,你在凌晨在电脑前等着准考证(这次考研这种忘传准考证事件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在没有空调暖气的教室哆哆嗦嗦地答题。你看,你都经历这么多了,这一次失败不应该是你否定自己的原因。当别人刷微博,看韩剧的时候,你选择低头执笔的时候,你就已经很优秀了。
之前说的,姑且可以作为客观因素,下面说说完完全全的主观因素吧:学习。你就是考最简单的本校,也不会有裸考就能考上的。先说第一条,报不报辅导班。反正我没报。当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说报个班吧的时候,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他们不配教我。当然如果你一向就像我这么狂的话,这句话简直和你的气质是绝配!我一向理科强于文科,所以数学我是绝不会让别人辅导的。英语的话,我认为水平足够高,词汇量足够大,语法足够好的话,什么样的阅读读不懂?什么样的翻译译不出?那些技巧不过是投机取巧,绝不会成为主流。其实对于政治我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别人学两周,我学了三个半月,最后人家还比我高两分。不过对于我这种上政治课就犯困的学生来说,可能自己学还是能节省些时间吧。很多人给的不要报班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网课发达,许多名师网课都能找到免费资源。我可能下了接近一百个G,不过最后也没看太多,上课总归是很浪费时间的,老师针对的是大众学生,不是私人辅导,不能对症下药,是挺浪费时间的。不过如果听课,我还是推荐网课,一方面是网课的老师几乎都是名师,水平确实要高,另一方面看看手机电脑的就不用穿戴整齐走出教室或者图书馆了。如果这些还不够你下定决心不报辅导班,那我再加一句,大部分辅导班其实就是把人集中到一起看视频。不要说他们丧心病狂的捞钱,现在科技发达,信息充足,不用白不用。
如果你不嫌我啰嗦,我就再讲讲各个科目。先说说数学吧。花你多长时间都不为过!如果不是我数学能落别人40分,这次绝对能不能过国家线都很危险。首我买的是李永乐的数学全书,应该是目前用的最广的吧。也有人说他分为高数、线代、概率论编的讲义那些水平更高。主要还是自己看,不过他编的那些讲义好像不分数一数三,我也只是翻了一下而已。我头一次看这些小册子的时候,离考研都不剩两个星期了,所以也就没用。也有人推荐张宇,我最后倒是做过张宇八套卷,确实太偏,反正我不会做。最最重要的,真题为主,真题为主,真题为主!如果不是重要的事说三遍,我还想再说一遍。我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一直是想考满分的,所以数学方面下的功夫也比较大,在九月大四开学之前,我真题已经刷过一遍了。哦,真题就是全书配套的,大概十年还是十一年的来着。很多人当时数学和我比,几乎都比的没有信心了,我怎么劝也没用。比是必须的,但目的是鞭策自己,而不是使自己伤心,影响学习效率。对于我这种,考末等211还把目标定在400分(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所以我的目标是高了一些)的人,你肯定怎么看我怎么不顺眼啊。开始的各种想法、理念就相差甚远,道不同有何可比性嘞?说到这里我要插一句,多管自己,少看别人,专心,专心!真题刷多少遍都不为过,能背下来都不过。但是刷真题之前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然就浪费了真题的价值。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刷了多少遍了,4遍?或者5遍?最后,致力于考高分的人,最好买一两套模拟题,就考前一星期就好,主要是查漏补缺。比如数三十年都没考过差分方程,今年考了,而我做的每套模拟卷里都有差分方程,甚至有一套卷子里的数字都和考研时一样。(我不觉得是压题准什么的,差分方程就算考也不会出难题,那几个数字并不刁钻)如果不打算考那么高分,紧握真题就行,我觉得我至少有120分都要归功于真题。对了,必须还有说(吹)一句,我把数一数三的真题都做了。同时,我也强烈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数学本就需要大量的题目来练习,你觉得只有十年的十套卷子,即使你根本就都背下来了够吗?我数一数三都是从87年的开始做的,但是这个年代确实久远了些,答案只有答案,没有过程,就算百度也什么都找不到,而且那个年代的题是简单了一些,套路与现在的也不甚相同,仅供大家在被数学折磨时找信心用。还有,数学基础很重要,所有复杂的方法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每个人水平不一样,可以全书课本穿插,也可以先看课本。如果先看课本再学全书的话,数三数二的孩子们要注意了,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别学多了,毕竟时间有限。可能在所有科目里你最能拿的住就是数学了,英语政治很难拉开差距,专业课几乎全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建议大家在数学上多下下功夫。
下面说说英语吧,其实我不是个语言天赋的人,一直都认为英语是弱项,毕竟我有个厉害的记录:一年回两次老家,20年也没听懂家乡话。高考时,人家同等总分的英语能拿到130,我拼死拼活也就120。我当时也是看到别人推荐的方法,就是做阅读的时候,每一句和问题,都翻译出来,弄个本写译文。开始也是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不过8套题左右,我突然就开窍了。当然也不完全归功这个,因为我的单词量也在涨。英语主要是单词和长难句,也有人把长难句归为语法,但是我没有学什么语法断句,还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每一个词都认识,会说中文,不就知道写什么了吗?所以语法书我就推荐不了了,不过我看到很多前辈说学语法去找找高中时候的书,因为考研语法质量都不高。还有单词,我大部分时候用的是手机软件。手机学单词的软件很多,扇贝单词,百词斩什么的,我用的扇贝单词,开始的时候每天400个单词,等到考前一个月左右吧,才把单词量降下来。主要我这个人自制力不强,但是有强迫症,我就是想每天都打卡,不能缺勤。从考完研到现在,我每天还会背50个。如果自制力强的话,推荐单词书,因为扇贝给的例句真的不咋的。简单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考研单词常考僻义,扇贝例句给的都是最常用的意思。但是我单词书用的不多,而且还是别人送的,就不多说了,但是各种经验贴上推荐的单词书很多,随便哪一本都可以。英语方面,因为分为完型、阅读、翻译、写作,各方面都有各方面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不足看看网课。我推荐新东方的老师。好像还有一个机构是文都吧,似乎也挺火的,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废话连篇还每天总觉得自己最帅的老师,所以飞快的抛弃了文都。哈哈,不知道我下面说的会不会算人身攻击了,最开始,我还没学英语的时候,三四月吧,有人给我推荐了何凯文,说他压作文压的很准。他有公共号,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主要是每日一句,开始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但是做的题多了,就惊讶的发现,他的句子不都是考研真题吗?恐怕还真是我做的题多了,我英语最早做的是94年的题,所以他的句子我还真都见过。再加上他总是选一些脑残粉的评论,一个个说的话好像和男朋友表白一样,他自己还动不动放自拍,我就取消关注了,大概是七八月的时候,那时候对于我的水平看这种东西就是纯粹浪费时间了。我建议早早打算考研的大一大二小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找找语感,每天都学点英语,不要放弃。还有作文,多积累吧,都说背模板,但是我没背,因为我真的不爱背东西,考场上写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生涩。字要好好写,我是吃了高中时候练字的底子,没有底子可吃的好好练练。刚才说到压题,我再说一句,任何时候不要相信压题,出题老师的心思你别猜。你要学四门课,而出题老师只研究一门,时间比你多多了,经验也多,想反压题易如反掌,如果有原题让你遇上了,只能说明出题老师打算被压上。
来,说说政治。政治必须的是各种押题卷。肖秀荣,蒋中挺,任汝芬,米鹏好多好多。其中米鹏可能是新兴的,我都是最后一个星期才听说的。我背了肖秀荣四套卷和米鹏三套卷。所有的大题考点都压上了,但是考的具体问题大多不是那么准。不过脑子里有点东西总归好瞎扯不是?我觉得政治可能真的靠天赋,当年高中文理分班,人家都是选自己学的好的那科,可能只有我是政治历史地理全都一窍不通才选的理科。都说政治投入产出比很大,但是这个定理显然在我这里失效了,人家只用了我十六分之一的时间,还比我多两分。前50分的选择题,有人看肖秀荣,有人看教育部出的考研大纲。肖秀荣是根据去年大纲出的,但是重点有加粗。看着确实舒服些,不过加粗也没太大用,因为我只看了一遍,没加粗的也看了。政治这个东西,可能除了75分以上的大神,别人都说不出什么。
专业课的话吧,再怎么学都不为过,可能是我唯一的建议吧。因为虽然付出很多,参考教材也看了四五遍,但是这样的成果我没什么发言权。觉得学的不好就多学,搞到专业课历年真题。都说拿不到,但是最后都能找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多费点心肯定能找到,只不过有的机构或个人卖得贵。
大概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如果有其他我能回答的问题,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期待明年你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讲讲你的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