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圈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在内圈的最深的一层,只能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与你情感联结最深的人。如果你已婚,这个人就该是你的伴侣,如果你未婚,这个人则可以是一位朋友,你的父亲或母亲、手足或甚至是你的事业伙伴。”
今天看到一位姐姐发的简文,我很是被触动了,心里有着满满的迷茫与虚空,我曾经认为,女人当自强,从精神上、生活上都应该绝对的独立,而这句话意思却是:我们的情感始终都要有所伴。
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看,这个人应该是有一定的独特性的:相对于其它的亲人,他与你的关系的亲密更深一层,他可能与你的观点有出入,但他会有最大的诚意听你倾诉,对你的悲伤感同身受,无论何时他给予你最好的陪伴,他与你风雨同程、温暖相伴,遇到再大的挫折,他即使给不了你绝对的帮助,也应该给你精神上足够的支持,尽可能地做你的后盾。
我一直以为这个人应该是丈夫这个角色,必须是应该是他啊,倘若在一段婚姻里,你精神上、生活上都和这个人没多大关系,那这个婚姻关系该有多悲哀?可恰恰有点悲哀,我跟他在各方面都不一样,甚至相伴的诚意都甚少,更别说情感联结了。
二、孤独是一杯香浓的苦咖啡,味道不错,但也不能当做主食呀。
如果有一个人来问我,你喜欢亲密无间的关系吗?我大概会说:喜欢啊!但几乎是立刻就话峰一转:可是我也可以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呃,总有那么一些的言不由衷?心里慌慌的,害怕别人一眼看穿我的小心思。
我总觉得,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散步、畅想、收获!但我又觉得孤独相对于亲密关系,不过是一杯香浓甜苦的咖啡,不能当做主食。
我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个人生活,让我在这种境况里尽可能生活的好好的,也在各种文中积极乐观地主张一个人生活也不错的文字。在那种理想生活里,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好妈妈,可是总觉心中无所伴,脚不占地,心里挺压抑。
三、我不想再让我的圈子一直空着
每当看一些情意浓浓的美文,里面描述和老公一起逛超市、看电影,一起散步聊些絮絮叨叨的话语,顶着一天的星星回家,偶尔吃牛排红酒庆祝一个平凡的日子,不知赞还是不赞好。
这在我的生活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好像只能把这些欲望生吞活剥了,然后若无其事地过日子。
后来看一些身心灵的书:“所有的需都源自于内在的欲”,也许一个人应该无欲无求地活着。又加入了一个关注心灵的群,群主是一位女性,她一个人生活带着孩子生活,她真的很优秀,也很勤奋,每天基本都会写文,文中描述的也是一些心灵感悟,但也常会被情绪所困,却要用“欲就是一切根源”来疏导自己,文风一直压抑、甚至有点无趣,我虽仰慕她的强大,但我却不想成为她。
最重要的是我并不觉得需求有什么罪过,也不认同“欲就是一切根源”,对心灵陪伴需求是一种本能,就如文头姐姐的文中提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必须要有一个人,做情感上的联结,这种本能甚至能联系到“生存”这个点上来。
不记得在那本书上看过,国外做过一个实验,把刚出生的一批婴儿放到一个房间养育,只给他们喝奶,除此之外忽略他们任何拥抱、言语、眼神的交流,让他们没有交流地“活”着,后来,不久,婴儿们相继离世。这真是一个残酷的实验,但也说明了人生来就需要情感上的陪伴、交流与接纳。
既然我不能把我的情感联接的渴望给灭了,那就得找到另一个人来做我的情感联接的对象,让他(她)来到我的圈里。
四、找到另外一种可能
“这个人则可以是一位朋友,你的父亲或母亲、手足或甚至是你的事业伙伴。”
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儿子,我觉得他可以在精神上和我站在一起,我们经常交流心理上的感受和心得,每天一起阅读。而以前总把自己的层次放的高一些,对于他,我也总觉得是我在付出,会轻看他给我的一些精神上的回馈。
我想,也许让儿子站到我的圈子里,重新发现他所给予我的,感受他的单纯、简单、真情实意,我的心会更安定下来吧。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