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无心之过,我们若是理解,必然风平浪静。我们若是计较,必然风起云涌。所以,对他人无心之过,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成全了他人,也是在造化自己。
01
《论语·乡党》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马厩着火了,他不问,马被烧死多少,而是先问人受伤了没有。孔子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仁爱,更可以看出他对食马者所犯的无心之过的理解。试想,如果孔子一心想着他的宝马,第一句话,肯定是问,马被烧死多少?是谁引起火灾的?
喂马的人,若是被烧死,还好,无处问责。如果是被烧伤,躺在病床上呻吟,还要听着孔子的责骂,承担赔偿责任,那真是生不如死。
事实上,孔子通晓大义,他认为人的性命,绝对是胜过万匹宝马。这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被烧死,什么都没了。马被烧死了,还可以再买,再养。
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2
北宋的宰相韩琦,有一天夜里读书,让一个士兵拿着蜡烛站在一旁照明。韩琦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忘记四周。拿蜡烛的士兵,可能拿着蜡烛太靠近。一不小心,蜡烛把韩琦的胡须给烧起来了。韩琦急中生智,用袖子把胡须上的火给灭了,继续读书。
过了一会儿,韩琦抬起头,发现拿蜡烛的士兵换了一个。韩琦担心主吏鞭打那个士兵,就吩咐主吏,把刚才那个士兵叫来继续拿蜡烛。他一点错也没有,因为他是刚刚学会拿蜡烛的。
韩琦宅心仁厚,胡须被烧了,他没有怒火中烧,而是从士兵是新手这个角度,来找原因,原谅士兵的无心之过。所以扑灭火后,继续看书,没有多余的一句话。这样的原谅,已经是最大的宽容。
韩琦还担心着那个士兵被鞭打,所以对主吏提出继续任用拿蜡烛的士兵。这样的情怀,具有悲天悯人的成分,也正是韩琦善良的体现。
03
曹操半夜睡觉,不小心踢落被子。伺候的仆人看见了,就帮忙拾起,继续给曹操盖在身上。哪知,曹操跳起来,拔剑杀死了仆人,然后继续睡觉。第二天,曹操假装无意伤了仆人,悲痛万分。厚礼葬之。
曹操的猜疑心重,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哪怕是那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他也不放过。他认为保护自己,就要怀疑别人,不管好的,坏的。
这样之后,曹操睡觉,就算被子掉落,再也没有仆人敢上前,帮曹操捡拾盖上。
曹操成为奸雄,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愿意去理解别人,哪怕别人的善,在他眼中都是恶的。
04
一收费废纸的老人,不小心在路的转弯处,把一辆宝马给刮伤了,车主是一位中年女子,看见车被刮破了。她没有千般指责,而是走下车,安慰老人说,不要紧,这车我买了保险,修一修就没问题了。
老人过意不去,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散的钱,要赔偿女车主的修车费。
女车主看着老人那满脸的皱纹与沧桑,为了生活而劳苦奔波的样子。她明白了老人的不易,动了恻隐之心,硬塞给老人两百元,叫他不要太辛苦了。
女车主的善解人意,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丰富美好,一改往日豪车车主,对刮破车的老人,血口大开,不依不饶。
你不是故意的,我能理解。这样的宽容,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目光平和,散发出人性之美。也能让生活,更加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