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 正面管教
在这个社会,从事某个职业需要考取资格证,加入某个学校需要考取学位证,想获得专业技能需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而唯有作为“父母”,我们是无需持证上岗的。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也是很努力的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良好的品格性格和人生。但,有心而无力。因为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做,或者有人教了但我们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市面上的太多育儿书都是侃侃而谈,却无实际操作意义。当我们在无数的“尝试”终于找到了方法,孩子却又进去青春期,“实验”又将重头来过,但孩子的性格已经在无数次“失败”中形成。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何我一个未婚的小女生,会选择学习家庭教育,会选择《正面管教》。在我工作不长的几年里,见过不同性格的孩子,也见过不同层次的家长,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接触孩子的性格就知道父母的为人。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这说法一点都没有错。在我转岗成为老师后,这一点更加被放大,更加的凸显出来。家长们常说: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行,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们却误解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不是让孩子们得高分,而是让孩子们在被教育中去获得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形成一系列的三观。而这些能力,一开始便被孩子们的性格和气质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
去年,当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在家庭上脱轨,无法做到家校一致这一点时,我开始疯狂的寻找家庭教育培训有关的课堂。终于,我在微博看到了《正面管教》,于是买了一本书,甚至推广到我们的教师圈中。当时由于时间排挡的问题,我错过了去年的讲师班。一直关注着圈妈,等着今年的开班信息。
与此同时,我也在比较,比较正面管教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到底哪一个会更好。在百般纠结之后,还是因为档期时间的原因,我选择了正面管教。
相知 - 正面管教
刚开始我也是带着疑问走进课堂的,因为要保护姚导的知识产权,课堂不允许录音的时候我是很担心的,我怕理论太多,来不及记下来或者以后忘记了就错过了。事实证明,我太不了解正面管教。
整整三天,我们并没有讲解任何的理论,没有背诵记忆任何的知识。全程都是做活动、做游戏、角色扮演、同伴互助……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用活动感悟代替理论灌输。我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总结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而不是被迫接受应该怎么做或者被建议怎么做。这样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比被动接受来得更加的深刻。
虽然我还没有结婚,无法像其他伙伴们一样去实践。但是,在 “错误目的表”中,我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了自己一些行为的目的,就好像以前都没有真正懂过自己。在“你的方式,我的方式”中,我发现了教育过程中存在自己认为正确但实际错误的行为。虽然我没有参加最后的丛林游戏,但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实在是感叹需要暴力的可怕。同情我弟弟的遭遇,真想好好抱抱他。
最重要的是,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父母存在的教育问题,但我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告诉他们,他们的错误方式对弟弟的心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一直都在告诉他们,但他们一直不以为然。如今,我知道了要向父母演绎而不是解释说服,他们的教育方式结果。
再者,我一直徘徊在路口,不知该继续选择应试教育,还是转型进入体验式教学。在中国社会,考分才是王道,这是我曾经不变的教育理念。但三天的学习,让我确定了浸入式学习模式比应试教育课堂更加印象深刻,学习了便成长了。
沉淀 - 正面管教
回到家之后,我根据学到的活动和感悟,和弟弟一起修改了日常惯例表,显然他很开心,也很乐意配合。当他没有执行约定的时候,我只是问了一句话,他就开心的去做他该做的事实。
原来弟弟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走过去抱他,他会把我推开,然后闪躲。今天早上当他再次和爸妈起冲突的时候,我伸出手,他很平静的拉着我一起走,我想这就是我走的一小步,却是我俩关系的一大步!
其实,我是个脾气不太稳定的人。昨天当我和很调皮的学生交流的时候,用到了我句式和鼓励而非表扬。学生们惊讶我的改变,课后还拉着我玩游戏,上课效率也比平时高了很多……
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任重道远。
现在我只是在讲师道路上成功的扬帆起航,但旅途遥远,还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感谢姚老师、圈妈以及各位仙女姐姐们,短短的几天正面管教讲师班,带给我的不仅是未来育儿方面的改变,更是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另外,如果家长希望通过正面管教去“管”孩子,那便是大错特错了。真正的管教,是我们的同理心,是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是对我们大人行为的管教,而非对孩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