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前80回,再读,再写写这些续红楼的故事,加起来300多个小时过去了。读到这里,也许就是结局了,原来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因为一个人死掉才算,而是一个人没有真正活过才是,原来故事的结局不在书里,而是每读一部分都回归到切切实实的生活里。
最后写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夏金桂和香菱。
夏金桂是薛蟠的夫人,可能是因为薛蟠习惯于被年长女性的保护,夏奶奶一看到薛蟠也很喜欢,各种疼爱薛蟠,于是薛家和夏家就有了这门亲事。以夏金桂优渥的出身,她自身的优越感是很强的,但是一结婚,就给自己筑了一座高墙,排他性特别强,而这也是她的画地为牢。夏金桂充满嫉妒之心,她觉得什么都要她的最好,所以知道薛蟠还有个妾,叫香菱,就对香菱各种刁难。后来薛蟠又看上了夏金桂的丫头,夏金桂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维护自己的位置和安全感,用了各种计谋折磨香菱,还有自己的丫头。
也许,夏金桂也是牺牲品,她没有必要这样。香菱从来没有对夏金桂又过分的想法,香菱原来叫英莲,5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从此就是被卖来卖去的,所以她不觉得生命中还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她要在所有的黑暗中闪耀出光来。她不喜欢薛蟠,但还是被买来了,她跟着宝钗去了大观园,还请教黛玉学写诗,她还有青春王国的幻想,以为夏金桂嫁过来又会多一个一起写诗的人,就像在大观园里一样。香菱非常地柔软,无论夏金桂怎么对待她,她都没关系,她只要保有自己内心的美好就可以了,她对所有的一切没有比较,都是美的,都充满欣赏。
可谁知道夏金桂各种闹腾,把薛家闹得家无宁日,薛姨妈和夏金桂的婆媳关系也非常紧张,薛蟠又是个无知无能的人,一边是自己非常孝顺的母亲,一边是凶悍的夫人,他在中间完全搞不定。最后还是宝钗稳得住,既然这样,倒不如不要掺和进去。而这也是薛姨妈要学的功课,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这样,没有主见也不会办事,怪自己太过溺爱,薛蟠从小要什么都给他,所以薛蟠从来不知道求不得的时候,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应对这样的情况。
相生相克,大概如此。有所心疼,有所遗憾,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可不可以领悟得再早一些。
这边是生活里不可开交的矛盾,这边说说大病初愈的宝玉的胡言乱语。
宝玉看到那个在吆喝卖膏药的王一帖,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人是江湖术士,八成都是骗子,但宝玉还是上去逗逗他。你的膏药这么灵,有没有疗妒药,就是可以治疗女人妒忌的药。那个王一帖原来说听都没听过,结果宝玉说他是骗子无疑了,什么包治百病,这都没听过。于是王一帖一转口,打圆场,膏药没有,汤药倒是有,然后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宝玉也被王一帖逗得哈哈大笑,虽然知道他的膏药都是假的,但是他这样的人的生命力确实让人佩服,撒得开,放得下。据说,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会做风筝拿出去卖,结果这公子哥不会吆喝,也不会来事,放不下面子,做生意也是很难的。这样一对比,像王一帖这样的人,就显得灵活很多,可能生活中的很多事,哈哈一笑就置之了。
后40回,少了很多很多重要的细节,也许也有可以解读的精彩,只是,做一个决定,我大概还是选择重新再读一读前80回,因为还有太多细节没有读到。
关于园林美学,色彩美学,这大观园里有青春的欢乐和记忆;
关于人性之美,有宝玉的慈悲,有黛玉的天真,有宝钗的周到,有贾母的智慧,有王熙凤的世故… …
关于美食,一道茄鲞,让人体会贵族的细节之处,可能是刘姥姥永远想不到的特别;
关于生活情趣,四季变化,诗酒茶,是否能随时随地让自己体会得到生活中的乐… …
然后,又重新回归到切切实实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