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精进打卡】4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绘制目标】:快速记忆本首古诗

【绘制时间】:1小时

【绘制心得】:这首古诗虽然是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但我之前是从未读过背过的,发现将古诗用图片的方式呈现之后,仿佛真的走进了诗人创作时的意境,看到、听到、体验到诗中的美景。说不定下一次我在游山玩水时能有意无意的想起诗中的字句。尤其是“小溪泛尽却山行”笔者泛起一叶轻舟后靠岸,兴致渐浓改为行走山路,可能孩子们光看字句是不理解的,但是现在看到了画面就能非常迅速地理解并记忆。画完导图,脑中出现主干上的四个插图,相信自己已经记住关键词,记住了4根主干这整首诗就记得差不多了。明天再拿出来复习巩固一下,基本上就存入长时记忆了!

三衢(qú)道中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