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习惯性地浏览微信关注的“小学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写的一篇《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的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
其中一句,“很遗憾,许多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都没有自己的故事”,让我很震撼。
2000年参加工作,算一算,教书也有20年了,我有故事吗?故事有多少?这样一想,让我不寒而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没有多少故事,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故事就是老师的财富。
我不想成为一个遗憾的老师,不想成为一个没有故事的老师。于是,我网购了侯登强写的这本书,看一看,怎样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当看完第一辑《体恤的故事》,我看到了一种对教育的热爱,一种对孩子的关爱。这才有了温度的文字,细腻的关注,心灵的交流。这些故事,既有在办公室的,也有在课堂的;既有开始与自己有关的,也有开始与他人老师有关。印象最深的是,与学生的接触中的点点滴滴,写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原来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以心换心,孩子们才可能与你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灵魂也是唯一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生命成长历程也不尽相同。关注的方式是不着痕迹的,是艺术的。尽管现状很糟糕,有偷钱买零食,借乒乓球不还,打自己的弟弟,传纸条,被老师在黑板上记名字,写作业慢,抄作业,有父母离异的……但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可以撒个善意的谎言,肯定名字找回自信,帮孩子孩子出钱。
我们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