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两天,一则腾讯新闻刷屏了朋友圈:一对年届六十多的夫妻,花光了110万元的积蓄,买下黑龙江五大连池二套破旧的小楼,改造成“豪宅”,平时种菜、摄影、在景区逛。老两口每个月有近二万元的收入,都用在生活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自嘲也是月光族。两位老人在家里请了一个保姆和一个管家兼司机,光这一项每个月花掉五六千元。有一万多网友点赞,有五万多人点评。赞誉声与骂声差不多的多。
首先,这其实是人家自己的私生活,骂或赞都不会影响到人家什么。只是属于观者自己的观点与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而发的感概罢了。
我没有留言,但这则新闻真正也引发了我自己的一点思考。
二
我的父辈们是受过苦的一代人,尽管到了他们退休后,退休工资已足以撑起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依然习惯于节俭到了极点地过日子。
父亲的一位老战友,退休工资高达八千,但是依然捡儿媳妇穿过的袜子穿,因为是那种棉质中腿袜,所以老人家告诉我这个穿了不勒小腿;穿的衣服基本还是工作期间发的工作服;吃顿饺子,饺子汤都舍不得倒掉,放在冰箱里,至到喝完;床单被套更是用了几十年了。就这样,去世时,留下了上百万元的存款。
父亲在世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父亲告诉我,他们自己去买了一床新的床单被套,并得意地说:打折的哦。我立马问,为什么买打折的?父亲居然这样回答我:唉,我们啦……言下之意便是,他们用什么正品哦,用用打折的就可以了。我立马感觉心情暗然。父母的退休工资那时候,加起来比我们的工资还高,凭什么仿佛只配用打折的?
一位朋友的公公婆婆毕业于解放初期的清华大学,是一对高学历人才。年近八十多了,一直穿着的还是工作时的工作服。不仅仅如此,儿女们给老俩口买的新衣服一律放在箱子里,并标注好是谁买的,意欲自己百年后还给儿女。最近,老太太还迷上了拾瓶子去卖,说是可以锻炼身体。
我的一位比我年长许多的同事,因为家里拆迁赔了几百万元,但她依然是出门连坐的士也是舍不得的,只坐公交,无论倒三趟车还是倒四趟车,下班回家坐车常常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坐公交。因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但降压药是有利尿作用的,于是为了下班时长时间坐公交免找厕所,从中午饭后便开始不喝水,一直坚持到傍晚七点左右到家才喝……要知道光她自己的工资,每个月也不过只用得了十分之一不到,百分之九十是存在银行里。
三
父亲的老战友的儿子们,开的是宝马车,媳妇的一个包都上万。我不知道作为儿子,父母过着如此克俭的生活,心里会如此想。我自己是一再地告诉父母,你们过得好,我们才会心安。那怕我们收入不高,但是也不需要你们节省下来帮衬我们,说到底,如果我们的收入不高,那也是因为我们自己能力的不足与自己的不够努力与勤奋。如果还要靠父母节省来过富足的生活,那样的富足会使我自己一生心不安呐。
父亲的老战友去世后,留下老阿姨一人独自生活,每当我去看望她时,她总是眼泪汪汪地,或者不停地抱怨着,因为存款的大部分已被儿子媳妇已各种方式“借”走了。
朋友一再地劝阻婆婆别去拾瓶子,婆婆最后说,你不要叫我妈嘛,我给你丢人了。
同事的独生儿子今年已是第三次离异了,全部生活内容便是要么陪老妈,要么带新女朋友出国玩。
四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对于艰苦岁月过来的父母,让他们学会过得自在、快乐、幸福,是我们这代儿女的责任;而对于我们这代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则应该是自己的重任。给儿女一个优质的父母,与给父母一个优质的儿女,道理是一样的。
我作为女儿,我希望我的母亲不要节省,而是过得幸福如意。当然母亲现在已不太愿意接受新科技产品,但是我还是尽力地去让母亲能享受到科技的关怀。而不希望母亲尽量地将钱节省下来给我们。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希望我能做女儿强大的后盾(爱的后盾)的同时,更关爱好自己。一方面,给女儿一个优质而快乐的母亲,让女儿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享受属于她自己的生活,而不必牵挂和对我有负疚感;另一方面,如果我给予女儿太多经济上的支持,那其实相当于在用道德的绑架束缚女儿的翅膀与消减她创造的动力。
毕竟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由自己来负责。作为成年人,我们该时时警醒,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是这一世的已任更是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