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之后,在每年冬至的夜晚,大花都会梦到另一个自己。
比如16岁那年,梦里的大花拿到了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也收到了隔壁班那个男孩的赞扬。
17岁,大花又高又瘦又漂亮,成了成绩与美貌并存的校花。
18岁,大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19岁,大花放弃金融,转到文学专业。
起初大花并没有在意这个细节,直到25岁的她,在冬至那天失眠了,她这才逐渐回想起过去的十年……
16岁那年大花参加作文大赛,班主任告诉她只要能拿一等奖就能得到xx大学(大花心仪的大学)的推荐名额,但最终她只拿了三等奖。
17岁那年,大花喜欢的男孩趁着晨读,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朗读了情书,给他们学校校花的。
大花励志减肥,打扮,反而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
18岁,大花想把所有报考志愿都填成xx大学,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把第二志愿随便改了个学校。结果就去了那里。
19岁,大花学着父母觉得有前途的金融专业,但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贡献给了文学。
22岁大学毕业,大花本来想留在北京,但父母已经在老家为她找好了单位。
工作三年,大花早已经适应了如今的生活,唯一保留下来的习惯,就是每天读几页书,和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关系的书。
大花没能再梦到另一个自己。25岁冬至那天,她只是梦到一个模糊的背影。
大花问她是谁?
那人叹了一口气,说“我不太记得我是谁了……”
大花一头雾水,想往前走几步,发现动弹不了。
“你能帮我读一首诗吗?”那人语气很低沉,夹杂着失落与无奈。
大花眨着眼睛,不知如何应变。
“算了,我给你读吧。”说完,那人就开口读到:
“你要时刻保持清醒,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耐性;你要清楚你爱什么,并为之不断奋斗;你不要害怕绕路或者来不及,你不要被现实麻痹,你要像烟花一样,不是选择在有意义的时间绽放,而是每次绽放的时候都有特别的意义。”
大花愣在原地,对这段话熟悉又陌生。
“这算什么诗啊?”大花苦笑道。
“这是15岁的你写的,写这段话的时候你眼里有光,指尖有力,我当时觉得这段话像诗一样美……只是,我一直记得,但你快忘了吧……
大花醒了过来。她在黑暗里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打开灯,从柜子里翻出很多证书,当代文学的学位证掉了出来……
大一下学期,对文学依旧热爱的大花选择了辅修文学,大三那年她获得了去xx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其实这些年,大花一边妥协生活一边执着追求心中所爱。
大花把文学学位证放到枕头旁边,睡梦中那个人转过身来,正是大花她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位置,供着宝贵的“星星之火”,有的人不断增加燃料,使其壮硕,足以照亮每一步。
有的人兜兜转转,既不想灭掉那火苗,又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呛水。
一定要注意了,注水太多,你就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