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 [产品设计(1):理解用户决策] 中,已经阐述了用户决策的心理过程,并且引出了决策-行为模型;本篇主要是阐述一下两个内容:
1、利用习惯原理,使产品更好用
2、基于决策-行为模型,在各个场景中的一些设计准则
好的产品,让用户产生习惯
我们都希望通过设计,让用户在产品中发生行为,我们更希望用户不需要多想就朝着我们设想的方向前进;在用户决策-行为模型中,习惯行为经过的决策层最少,对行为发生的促进作用很强;那么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这一点呢?
习惯三要素:触发点、行为、奖励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非常出名:心理学家在一次试验中准备了铃铛、食物、狗;每次喂食狗之前,摇一摇铃铛,将食物给狗吃;长此以来,铃铛在狗的大脑中形成认知:铃铛响了=食物;所以每次只要一摇铃铛,狗狗就飞奔而来,形成了稳定的行为习惯。
人脑产生习惯的过程是相同的,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一个触发点:可以是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按钮(凡是可感知的东西)
2、发生行为:通过某些方式促进行为的发生
3、奖励:发生行为后得到奖励(物质或者精神上的)
重复以上过程,听说人类坚持28天就会形成牢不可破的习惯,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重复两三次就会形成稳定的认知,以后行为的发生将会很顺畅;
策略
线索需要清晰且单一,得到奖励后,一定要用户明白是通过什么得到的!
行为最好简单,对行为的要求随着线索所指向的内动力(用户发生行为的理由)而有所不同,对于复杂行为需要加强动力(参与意愿)或分解行为(降低门栏)的方式来促进用户完成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行为发生
奖励需要即刻反馈且清晰;奖励分为两种:外在奖励与内在奖励,外在奖励即物质奖励,内在奖励为精神奖励。在使用价值上:内在奖励>外在奖励。毕竟一味的物质刺激可能会偏离产品价值,需慎用!
另*奖励(动机)、行为、触发点 三要素存在边际递减效应;所以差不多就可以了~~~
如何优化动作漏斗帮助产品实现行为发生
提示策略
明确提示用户是什么、意图
明确在哪里采取行动
清扫干扰信息
直觉反应策略
网页的美观与专业性容易获得信任
展示别人的正向行为来获取信任
展示权威性
人性化与情感性表达更易吸引人
有意识的评估策略
建立相关记忆的联系
竞争与比较
避免认知成本,避免选择负荷
能力策略
执行图 将用户行为可视化
提供默认值
应用时间促进积极行动
人们更愿意做长远的承诺却想得到立即的回报
提醒用户做过的承诺(比如健身产品)
对朋友承诺(将你的计划暴露给朋友从而督促自己的行为)
稀有的奖励
时机
倒计时
紧迫性文案
事实上,以上很多策略在产品设计中已经应用广泛,大家应用过程中一定要记得这些策略的原因,才会更有效率的去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