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买《杀死一只知更鸟》时,看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介绍。我感到这是个极其励志的女性故事,就下单购买。一个月后,我才拿起这本书。昨天越看到后面的章节,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因为我无法想象塔拉作为一个从小在父亲专制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女性,为了教育,鼓起勇气,去追求正常的教育。
塔拉是本书的主人公,在参加成人考试之前,她只在家接受过父母的教育,没有上过一天正规的学校教育。因为他的父亲认为学校是可怕的地方,会给他们洗脑。她是通过自学和请教哥哥,才通过成人考试,顺利入学。然而入学就意味着挑战父亲的权威,意味着背弃这个家庭。她寒暑假还要为父亲干活挣钱,处处受制于人。后面她选择不再替父亲干活,申请助学金,成为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然而她为了走上教育的道路,远离了原生家庭,与亲人矛盾重重,甚至走上断绝关系的地步。当她走出大山,接受教育的洗礼后,发现父母给她建造的跟外面的世界不一样时,她的世界慢慢崩塌,而后在教育下又重新建造。
塔拉的原生家庭对她的教育、性格、气质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她对充满食物腐败的味道以习为常,她也没有上完卫生间洗手的习惯,总是穿着男士牛仔裤。因为从小帮父亲干活,她的手指粗糙、有老茧。在家人眼中,她是特别的孩子,但是她身边认识的人太少了,她在进入正式教育之前,几乎没有朋友。奶奶告诉她要洗手的习惯,也被她父亲冷嘲热讽一番。这个年轻的女孩甚至在受到哥哥肖恩伤害的时候,为了不让别人见到自己的狼狈,居然用哈哈大笑来掩饰,假装这是开玩笑。甚至在她的日记里对这种伤害都呈现互相矛盾的记录。一方面她无法忽视这种伤害及对人性的侮辱,另一方面,她对亲人尚存幻想,想给他找个理由,也算是变相的安慰自我。这样的原生家庭使她成长中遭受了很多的伤害,她的母亲却没有伸出援手。这时她才意识到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家人间也存在着相爱相杀。塔拉的父母无疑是爱他的,但是他们是虔诚的教徒,一直在反教育反科学化。他们认为疼痛是上帝赐予给你的,受到很大伤害,也不去医院治疗。父亲偏执又专制,拼命维护自己的权威,即使那是错的。但是他很多时刻也是个爱孩子的父亲。他会在塔拉哥哥身上着火时,用自己的双手去灭火导致手指烫伤。她会对塔拉说,你到大洋彼岸的话,要是世界末日了,我就不能很快的找到你了。他还是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爱。但有时候他的偏执又导致他的孩子接二连三的受伤,一次次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样矛盾的人就是塔拉的父亲,她内心既爱又恨,但还是期盼着他们能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而她的哥哥肖恩同她也有美好的回忆,也一起开车送过货,教她武术。但是也是这个人把她的头按在马桶上,用暴力伤害她,给她起各种难听的绰号。这些亲人与她血脉相连,但是有时候仿佛撒旦上身,做着伤害她的事情。
即使所有哥哥姐姐都站在父亲那一边,塔拉还有哥哥泰勒无条件的信任她。是泰勒让塔拉第一次听到唱诗班美妙的旋律,不同于这个压抑的家庭里该有的声音,完全不同的体验让她喜欢上了音乐。也是泰勒鼓励塔拉去上学,耐心教她怎么解题。明明是姐姐先提出童年时受到哥哥肖恩的暴力伤害,但是当塔拉告诉母亲,指望母亲说服父亲主持公道时,姐姐却加入父亲的阵营。他们认为塔拉认为的伤害只是她的臆想,不是真实的。塔拉都开始怀疑自我,害怕自己也进入疯狂的阶段。当她半夜哭醒,大喊大叫时,她的精神世界之崩溃是那么的彻底。这时,也是泰勒还无条件的信任她,使她在无助的时刻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当亲人都认为你是叛徒、抛弃了家人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所有的亲戚,然后你从小生长的地方的人就会认为你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家何以为家,就是因为家有亲人,有共同的回忆,能遮风避雨。
我也身为一个女性,小时候我们依赖爸妈长大。他们眼中,女人不需要多大能耐,只要相夫教子,照顾好家庭就可以,认为结婚后女性找个经济条件好的男人结婚,依附于丈夫就可以过好一生。但是这是父母给我们搭建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结婚后的人有离婚的,也有婚姻中遭受苦难的女性在挣扎着。自始至终,我们都是一个人,无论男女。只有自己靠得住,别的人都是锦上添花而已。我们不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我们是独立完整的人,可以独立思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