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由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及查尔斯·范多伦(1926-)两人共同编写,是一本实用性的理论书,旨在给读者普及阅读的方法。
很多人也许会说:只要识字,就会阅读,还用得着专门为此写一本书吗?读本书之前,对于阅读,我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所以是带着好奇心来看这本书的。
作者把阅读分为四种不同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全书围绕这四个层次展开论述,给出一些方法、原则和建议。具体内容本人不作摘录,只谈个人的感想和收获。
这本书,印证了我最近总结出的一个观点:无论做什么事,主动才是王道,读书也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同样一本书,别人读得津津有味,自己读来却味同嚼蜡。其实这就是主动性的区别。有人喜欢电子游戏,有人喜欢体育运动,有人喜欢做菜,有人喜欢种花,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很多时候是一种享受,反之则是一种挑战或者折磨。当然,人的兴趣是会转移的。结婚前,我对育儿书毫无兴趣。有了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我开始对那些育儿书充满兴趣,我想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别人家的父母和我或者和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顺应自己的兴趣偏向,看自己想看的书,这是主动阅读的第一步。
主动阅读的第二步,是主动了解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一般可以通过阅读作者简介、序言达到这个目的。当然,许多人是完全忽略这部分内容的,他们只看正文,他们忽略掉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内容。任何思想的产生、故事的发展与作者的经历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对所读的内容“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主动阅读的第三步,是主动控制阅读的节奏,这一点是本书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示。大多数时候,我习惯以平均的速度来看一本书。当然,有时遇到不感兴趣的地方我也会跳过去,但内心里会以为这是一种“偷懒”行为,是不好的。该书中说到有许多作者确实会写一些与主旨无关的内容,那完全可以快速越过。明白了这一点,在以后的阅读中,我就可以主动控制阅读的节奏——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认为精彩的经典的片段,可以慢慢读,多读几遍,读到后面时也可以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
主动阅读的第四步,不要试图弄明白每一个字,这是我最常犯的错误。以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我会停下来查字典,当然现在是用手机或电脑,但其实这些字、词完全不影响我对整本书的理解。停下来查字典,大脑的思维模式就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原来所接受的信息流就会中断,这无疑很影响阅读的效率。就像你正在吃饭,中途却一次次停下来去打篮球,去玩游戏,这些都会影响我们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当然,如果真的不想放过那些陌生的字、词,最好的办法是做标记,然后抽专门的时间批量查阅。
主动阅读的第五步,努力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而不是满足于写出内容大纲、画出结构导图。这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我认为后者是一种人云亦云的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的行为,对自己的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没有多少帮助。如果你觉得作者写得好,对你有帮助,或者哪里不好,哪里不对,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会怎样处理,你看到了哪些东西:情绪、人性、环境……那不妨深度思考这些问题,再把它们具体化、文字化,这样你就创造出了自己的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犹太人称阅读不主动的人为“背书袋的驴子”。对于阅读,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主动选择、主动阅读、主动分析、主动总结,这样才能把别人的东西熬成自己可以吸收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