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陪读,是很多宝爸宝妈们的噩梦,一说起孩子学习头就大,“学霸来报恩,学渣来报仇”的坊间名言也不绝于耳。确实工作搬砖已经够忙够烦心了,回家还要再强打精神去解决孩子的各种辣眼睛学习BUG,为了孩子前途不敢放任不管,越陪又越崩溃。
每次陪读前都要深吸一口气,做好坚强的心理建设,但没三分钟又开始火冒三丈,耐心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以下这些令人忍不住拳头握紧的孩子学习名场面,宝爸宝妈们都经历过吗?
无实物分心
有没有这样一种场景,孩子作业写着写着突然“入定”了,保持写的姿式一动不动,仿佛时间凝固。你心里一紧,经验告诉你他开始神游了,但桌上既没有玩具也没有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是什么突然封印了他的神经?他的回答是,作业越写越困,脑中不由自主出现了奥特曼电影里的剧情,大反派贝利亚出现的时候整个人都看精神了,正当他们要施展特技、一场世纪宇宙大战即将爆发之际,突然就被叫醒了。
沉浸式发呆
有个老师曾经这么描述一位爱发呆的学生,一次考试快结束时,只见这位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试卷,投入又深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不是在认真审题,就是在认真检查,直到几分钟后,这个孩子手里的笔突然“呯”地一声掉地上,他整个人猛地惊醒,反应过来后两眼重新聚焦,匆匆赶做没完成的题。两位监考老师站在讲台上瞠目结舌看完了整个过程。
屏蔽式听讲
当老父亲老母亲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题目,不得已再抱起书本啃知识、各种网上查资料,并从点到面、深入浅出地跟他讲了三百遍之后,他还是万脸懵逼。究其原因,没别的,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家,当知识的声音响起,他脑子里出现的是炸鸡、辣条、动画片、玩具、课外书,以及等下跟隔壁小明约好了要去踢球的事,根本没有多余空间留给作业和学习。
无底线拖延
如果有一种软件可以做人类发言的大数据分析,那么有些孩子每年说得最多的话是:等下再去!明天再做!一切与学习相关的事,能等下决不现在,能明天决不今天。而且他们嘴里的“明天”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时间名词,而是虚拟代词,代表一个不能确定的将来。毕竟,寒暑假尾声,一支笔,一晚上,一个奇迹的故事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表演式努力
当孩子偶尔也会羡慕别人的优异成绩,父母心中暗喜,趁热打铁跟孩子分析读书的重要性,绞尽脑汁引经据典跟他描述大学名校生活的美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看似“洗脑”成功,孩子也越听越津津有味,双眼开始闪烁求知的星星,斗志被燃起,第二天像模像样要迎头赶上。但第三天、第四天……不超过一周吧,励志情绪来得有多声势浩大,退去得也就有多悄无声息。
无意义近视
结尾是一个令家长十分扎心焦虑的问题,因为每天的不够专心、拖拉散漫,导致写作业时间过长,眼睛过度疲劳而近视。学习没啥长进,就多两片眼镜,时间长了眼睛变形影响美观不说,还影响了将来择业,一些对视力有要求的专业就没法报了。
以上仅为调侃,各位看官大大们不喜轻喷哈,小编想表达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内容,更多还是以比较枯燥的基础知识为主,大部分孩子其实很难在这些知识体系里寻找到兴趣点,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内驱力。畏难、爱玩都是孩子的天性,脑子里天马行空、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这也是头脑聪明思维活跃的体现。况且现在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的富足和生活的安稳让大多数孩子很难在逆境中培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可怜天下父母亲,深深理解父母希望为孩子开辟一条光明前途的良苦用心,但其实也不必太焦虑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走名校之路,未来学得一技之长,用心去深耕,也会在其它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