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之姿谋共赢之道 书写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新篇章

       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三个不会变"的坚定承诺和"四个必须"的路径指引,为新时代中国开放发展注入强心剂。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文章既彰显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诚意,更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身开放浪潮提供行动指南。

      一、制度型开放:构建国际合作新规则

       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间形成55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被写入WTO谈判文件,成为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中国方案。海南自贸港推出的"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使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三年增长2.3倍,印证制度创新对要素流动的催化效应。企业应主动对标RCEP等国际协定,如山东重工在东南亚建立"本地化生产+区域供应链"模式,既规避贸易壁垒又带动属地就业,展现中国企业的规则驾驭能力。

       二、营商环境革命: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

       苏州工业园区推行"外企服务专员"制度,为三星电子等企业定制"政策包",助其将研发中心从首尔迁至苏州。这种"管家式"服务思维,正是落实文章"更大力度的市场准入"要求的生动实践。杭州首创的"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通过"直通车"签证、跨境支付等12项配套改革,吸引28个国家的创业者入驻,证明优化软环境对高端要素的磁吸效应。每个市场主体都应成为营商环境的"体验官",通过12345热线等渠道反馈堵点,推动服务迭代升级。

       三、绿色开放: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建设的电池工厂,采用100%绿电供应,产品碳足迹较欧盟标准低15%,成功打入宝马、大众供应链。这契合文章"推动绿色开放"的战略导向。浙江推行的"碳账户"制度,将外贸企业碳排放纳入征信体系,倒逼产业绿色转型。个人可通过参与"全球青年领袖对话"等平台,传播中国碳中和实践,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民间使者作用。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节点,文章擘画的开放蓝图需要每个奋斗者化为具体行动。无论是跨境电商创业者优化海外仓布局,还是基层干部细化外商投资服务指南,亦或是科研人员加强跨国技术合作,都在以点滴实践诠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庄严承诺。当14亿人的开放市场与全球资源深度耦合,必将书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