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得某个清晨,我照例一手拖着熊孩子一路骂骂咧咧向幼儿园走去。快到幼儿园的时候迎面遇到了她。她,和我一样,是孩他妈。比我早一年去幼儿园当保育员。不为别的,就图个有假期,能和孩子同步。
她略有些不好意思,但依旧冲我笑了笑。闲聊中,我才知道她离职的具体经过。原来所谓合同到期,只是园里给其他人的说辞。园长找她谈话,指出她工作态度有问题。她自己说,临近合同到期,她明显能感受到园长开始挑她刺,找她的茬。果然,没有续合同,赔了她一个月的工资,就让她走人了。临告别时,她气鼓鼓地说:“反正我跟园长说了,我态度没有问题。干了一年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呢。你说是吧?”我没有多说什么,笑着点了点头。
我去幼儿园不过月余,并不是很了解她。工作方面没有太多交集,偶尔开会或打扫室外卫生的时候会遇到。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看得出,她还在意园里领导对她的看法,还耿耿于怀于园长对她的评价,觉得冤枉了她。还执着于班里老师凭什么对她不满。却忽略了园里宁可赔她一个月的工资,都不愿意续合同。其实,还有一个真相是,今年随着新生入学,和我一样进入幼儿园的宝妈有好几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这个岗位不仅人够,而且还有余。不曾想,不过几天时间,她就被踢出了局。
我知道她的执着,但其实真的大可不必。人走茶凉或者人未走,茶已凉,是江湖规矩。也无需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就索性让自己满意,畅快就好。执着于过去的种种,却又无力改变任何,除了满腹牢骚,让自己精神内耗,又能得到什么呢?
基于她的经历,我想起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禅师有个弟子喜欢画画。他想画出一副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成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晚上,小和尚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上都被涂满了记号,一笔一画都有被指责。小和尚十分不快,对这样的尝试深感失望。可禅师却让他再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于是小和尚按照禅师的建议,又临摹了一副一模一样的画,拿到市场去展出。这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晚拿回画,小和尚发现画又被涂满了记号。之前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又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禅师问弟子:“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悟出什么?”
“师父!”小和尚无不感概地说,“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能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丑恶的,不好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有人说,放下对外物的执着,才能让自己进退自如。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年轻时,我也执着于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觉得不甘心,不公平,问过无数遍的凭什么。后来因身体原因被迫离职,年岁渐长才发现,这样的话在领导眼里,是多么可笑。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规矩。就像傅首尔所说,江湖规矩就是人走茶凉默契散场,不要问,问就是不懂规矩。而恰恰这样的规矩,我们大多在一段段经历后会明白。
有句话说,人生是起起落落,失意时,给别人捧捧场。得意时,听听别人的掌声。人生海海,又何必在意一时沉浮。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何必执着于一条,又何必将自己逼进死胡同。所以,人生不必太执着,该退场时礼貌退场,续好能量,再进下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