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瞥了一眼朋友圈,大家都在刷屏一个电视剧叫做《我的前半生》,看剧照媲美时装大剧,压根没有想到跟我高中时看的亦舒小说联系起来。
今天休息,坐在电视机前看了几集。咦?虽然跟我印象里的老故事不一样,居然感觉还不错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这部小说比我的年纪还大。但在今天看来还是没有任何违和感。婚姻里男人女人的各种形态,真是写的入木三分。
初读时,我还是个高中女生。躲在象牙塔里看世界,虽未经历,却也感受到了亦舒小说里现实的力量。因为她写的那样自然,那样流畅,每个角色都那样的鲜活,每个人对于自己那样的生活也都全有理由,竟然让我第一次不能完全用善恶来评判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这种感悟和冲击,到了十几年后,想起这部小说来,依然能想起当时的感觉来。
尤其到了三十几岁,经历了婚姻之后,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又远甚于当时。
当时对于女主角,我是那么的喜欢。大概觉得她何其单纯有品味,清高又无辜,是别人辜负了她,不能护她周全。又觉得她何其坚强,三十多岁,失去婚姻,从头开始,为自己挣得一个看似不错的下半生。
今天看电视剧,少了小说里第一人称的代入感,多了电视剧冷眼旁观的第三方视角,觉得这个女主角,真真是自作自受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家庭主妇,我也应该是半羡慕半鄙夷的吧。
那么可悲的开始,把一切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婚姻上的夫妻关系,没有经济来源,无一技傍身,毫无工作经验,甚至于连家务活都不会。这也就算了,情商也令人着急,智商完全不在线上。
只看到第四集,看到了很多以前在小说中没有读到的东西。小说中只读到小三拙劣的调情,却不明白男主为何出轨。剧中却明了了这条线,小三的层层设伏,段位不知道比原作中高明了多少。
很多支线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更加丰满。
闺蜜跟子君之间的巨大反差,也处理的不错。只是袁泉太两肋插刀爱管闲事,反倒少了原作的潇洒干练。
随着剧情的进展,觉得电视剧的改编,俗了点。少了小说女主角的内敛优雅,云淡风轻,自觉自爱。多了点家庭主妇便是无知妇女的成见,后来还演变成女主失婚落魄,一边从头开始一边有白马王子救赎的玛丽苏俗套剧情。
更不靠谱的,是子君的母亲一出场,我就立马出戏,貌似看了另外一部婆媳大战或者讲述邻里关系的家庭剧之类。
原作中,已经很落俗套的给了一个看似美满的婚姻作为结局。三十年后的改编,居然还倒退回去勾画男人救赎女人的剧码。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不知道是编剧对于亦舒的原作没有信心,还是对观众的接受能力没有信心,硬要造一个出镜率高的天神搬的男一号出来提高收视率。不仅如此,看到预告,似乎还有闺蜜抢一个男人的戏路。
不得不承认,比较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原作。
那种对于女性独立的激赏态度,能从纸间跳跃出来,直击每个女性读者的心灵,远胜于屏幕上这些没完没了的媚俗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