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例子已经被各类畅销的成功学书籍举烂了,但是每每想要说明人与人有一个起点的差异的时候举比尔盖茨的例子却是屡试不爽的。
早些年的时候,好像每次提起比尔盖茨,都说他很了不起,辍学创业,是一个牛哄哄的人(事实也是),那时候基本没有人穷根究底的去研究比尔盖茨,还只是停留在崇拜的阶段,把他当做励志的楷模,也给好多不想读书的傻孩子们一个正当的辍学的理由。
但是这些年情况有点变化了,人们变得理智多了,经过人们的专业分析发现,比尔盖茨身上有着一些我们平常人没有的特质,家世显赫,经济优渥,这些硬性条件给了他更好的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所以,他有极高的可能性把一票人甩在身后。
而且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时代的弄潮儿,每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总有那么几个天资聪颖的怪杰去引领时代潮流。纵观计算机界的各位巨头,几乎都出生在1955年左右,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个人计算机时代的起点在1975年。
也就是说,这一批人,等到他们20岁左右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一时代的潮流,因此就解释得通这些大佬们崛起的必然性了。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时势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
但是这些并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些条件决定了成功,那么我们也不用努力了,整天混吃等死就好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一个不严格意义上完全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具有偶然性,即使是比尔盖茨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天之骄子,他也是在进校之后的5年间疯狂利用睡觉之外的全部时间用来学习电脑编程,累计时间超过10000小时,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比尔盖茨。
这也就是专家提出的10000小时法则。
要想在某个领域内有所建树,必然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想要通过走捷径来获得成功的,无一例外的铩羽而归。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想要达到良性循环,想要实现运气的叠加,也许先来一个10000小时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比较累,但是成功哪有那么轻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