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烽烟——枭雄离世(081)

百年烽烟——枭雄离世(081)

       话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这位戎马一生的枭雄,眼光毒辣得很,谁也别想在他面前玩虚的。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真本事,他都敢用,也总能让人在合适的位置发光发热。打仗时看着一副不想打架的悠闲模样,可一旦瞅准战机,那股狠劲瞬间爆发,气势如虹。有功的,千金赏赐眼皮都不眨一下;没功的想捞好处?门儿都没有!执法更是狠辣,犯了事哭也没用,该杀就杀。生活上也简朴,讨厌奢华。靠这一套,他荡平了北方群雄。

       曹操去世时,太子曹丕远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军中顿时乱了套。有人想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脖子一梗:“瞒?能瞒得住吗!”这才公开了丧讯。又有人嘀咕,说各城守将得全换上曹操老家谯县、沛国的人才放心。魏郡太守徐宣一听就炸了:“现在天下一统,人心思安,都愿效忠朝廷,你非用谯沛人,这不是寒了宿卫将士的心吗?”这才把歪风压下去。更麻烦的是,青州兵这帮老兵油子,擅自敲锣打鼓要散伙回家。众将嚷嚷着要武力镇压,贾逵又站出来:“不行!”他写了份公文,命令沿途官府给这些老兵提供口粮放行,一场可能的兵变消弭于无形。

       曹操另一个儿子、鄢陵侯曹彰,闻讯火急火燎从长安赶来,劈头就问贾逵:“先王的玉玺呢?”贾逵脸一板,毫不客气:“太子是法定的继承人,玉玺在哪儿,这可不是您该操心的事!”一句话堵得曹彰哑口无言。

       丧讯传到邺城,曹丕哭得昏天黑地。中庶子司马孚看不下去了,正色道:“大王驾崩,天下安危系于殿下。您该为祖宗江山和天下百姓着想,怎能像普通人一样只顾着哭?”曹丕这才慢慢止住悲声,叹道:“你说得对。”当时群臣刚听到曹操死讯,哭作一团,全无秩序。司马孚厉声呵斥:“大王归天,天下震动!当务之急是赶紧拥立新君稳定大局,光哭有什么用!”在他的主持下,群臣立刻行动起来,布置禁卫,操办丧事。

       大伙儿觉得曹丕即位总得等个正式诏书吧?尚书陈矫急得直跺脚:“大王在外去世,天下人心惶惶!太子必须立刻忍痛即位,才能安定人心!况且大王别的儿子就在眼前(指赶来的曹彰),万一他们那边闹出点变故,国家就危险了!”在他的力主下,各项即位仪仗、官员安排,一天之内全部搞定。第二天一早,在卞王后的主持下,曹丕正式接过魏王大位,并大赦天下。汉献帝那边动作也不慢,很快派御史大夫华歆送来策书,正式任命曹丕为丞相、魏王,兼任冀州牧。曹丕尊奉母亲卞氏为王太后。这一年,改元延康。

       二月初一,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发生了日食。这仿佛是个预兆,曹魏权力场开始重新洗牌。曹丕迅速调整核心班底:太中大夫贾诩升任太尉,华歆由御史大夫转任相国,大理王朗接替华歆做了御史大夫。丁卯日,曹操被隆重安葬于高陵。

       紧接着,曹丕的亲兄弟们被打发回各自封国。临菑国谒者灌均,是个善于揣摩上意的主儿,立刻上奏:“临菑侯曹植天天醉酒胡闹,还威胁使者!”曹丕二话不说,把这位才高八斗的弟弟贬为安乡侯。这还没完,曹植的亲信、右刺奸掾丁仪及其担任黄门侍郎的弟弟丁廙,连同两家男丁,全被砍了脑袋。史家鱼豢对此叹息不已,他引用谚语“贫不学俭,卑不学恭”说道:这不是人本性不同,是形势逼人啊!若曹操生前对曹植等人严加管束,断了他们不该有的念头,曹彰的怨恨也不至于闹大,曹植更没能力生事。结果呢?聪明绝顶的杨修因为受曹植倚重被杀,丁仪为巴结曹植遭灭门,可悲!

       新朝新气象。曹丕设立了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并规定宦官官位最高不得超越各署署令,还把这规矩刻在金属简策上,郑重存入石室,以示永守。这时选侍中、常侍,曹丕身边旧人暗示主管官员直接用“自己人”算了。司马孚(司马懿弟弟)当即反对:“新王登基,正该广纳天下英才!怎么能趁机互相举荐?官职若不得其人,得了官位也不光彩!”结果还是公开选拔。

       尚书陈群看着朝廷选官路子太窄,天才地创立了“九品官人之法”:各州郡设置“中正官”,由当地德高望重、有识人之明的人担任,负责品评本地人才,划分等级(上上、上中、上下……直到下下),作为朝廷选官依据。这套办法影响深远,却也埋下了后来门阀政治的种子。

      五月,汉献帝追尊曹丕祖父曹嵩为太王,祖母丁氏为太王后。曹丕任命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南)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没想到捅了马蜂窝。西平豪强麹演联络周边郡造反,抗拒邹岐。张掖(今甘肃张掖市)人张进扣押了太守杜通,酒泉(今甘肃酒泉市)人黄华也把太守辛机拒之门外,都自称太守响应麹演。更糟的是,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市)的三种胡人也趁机叛乱!武威太守毌丘兴向邻近的金城(甘肃兰州市)太守、护羌校尉苏则紧急求救。

       苏则决定出兵,可郡里人都觉得叛军势头正猛,得等朝廷大军。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屯驻金城,却接到严令不得西进。苏则召集郡中主要官员和郝昭等将领分析:“贼人虽众,却是仓促拼凑,不少是被胁迫的,未必齐心。抓住他们内部矛盾打过去,好人坏人必然分裂。好人投奔我们,我们力量增强,敌人就削弱了。这样既能得人,又能鼓舞士气,乘势进攻,定能破敌!若等大军,旷日持久,好人找不到出路,只能依附恶人,一旦同流合污,再难分离。虽有禁令,但随机应变,便宜行事,是可以的!”郝昭等被说服,发兵救援武威,先降服了三种胡人,然后与毌丘兴合兵进攻张掖的叛军张进。

       麹演闻讯,带三千步骑赶来,嘴上说是支援苏则,实际想搞突袭。苏则将计就计,诱杀了麹演,将其首级示众,叛军顿时作鸟兽散。苏则乘胜联合各路兵马围攻张掖,斩杀张进。黄华吓破了胆,赶紧投降。河西走廊就此平定。

       这期间还有段插曲:敦煌太守马艾死在任上,郡人推举功曹张恭代理长史。张恭派儿子张就去朝廷请求新太守。结果张就半路被黄华、张进的叛军抓住,刀架脖子上逼他劝降父亲。张就宁死不屈,偷偷托人捎信给张恭:“父亲大人镇守敦煌,忠义昭彰,怎能因儿子身陷险境就改变气节!朝廷大军将至,您只管发兵牵制叛军。千万别因顾念父子私情,让儿子我死不瞑目!”

       张恭感动又悲愤,立刻发兵攻打酒泉,同时派两百精锐骑兵和官员,沿酒泉北部边塞东进,迎接朝廷新派的太守尹奉。黄华本想去救张进,又怕西边张恭抄后路,两头顾不上,只好投降。张就最终平安脱险,尹奉也顺利到任。朝廷嘉奖张恭忠义,赐爵关内侯。六月,初步稳定了北方局势后,魏王曹丕引军南下巡视。

       曹操之死,宛如巨木轰然倒塌,惊起林间鸟兽无数。秘不发丧的争执,是权力真空下本能的恐慌;青州兵哗变,是老兵油子敏锐嗅到了约束松动的气息;曹彰急切追问玉玺,暴露了内心深处那点不甘沉寂的野心。曹丕迅速而果断的即位,每一步都踩在钢丝上。

       在公元220年六月的烟尘里。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基业,也接过了所有的危机与挑战。然而历史的洪流从不因人的愿望而停歇,曹魏的航船刚刚启碇,前方等待着它的,是三分天下的惊涛骇浪。

地名注释:

青州(今山东东部一带)

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北京南部、山东西北部一带)

凉州(今山西大部、宁夏、青海东部一带)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

要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