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读书笔记教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挫折。是的,三分钟前我刚刚手滑的一瞬间损失了写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文字,然后它就永远的消失了。我几乎失去了从头再来一次的勇气。
一天前刚被编辑拒稿。她给了一段话,总结起来四个字“平淡拖沓”。然后在详细询问之后,她给了我一群呼啸而过的羊驼和一句话,“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撕逼和啪啪啪”。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用心写的东西其实不受欢迎。她推荐的那些,只适合小女生中二时期的梦,对于我这样的老阿姨,不要说模仿,即使再看一眼都要唾弃一下自己。
然后朋友推荐了这本《成为作家》。这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其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专职教授写作之道,颇受欢迎。
书不厚,读起来很快。起初阅读体验不是很好。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站在高峰的人告诉站在山底的攀登者他近一个世纪前看到的风景。豆瓣上的评论更尖刻,从翻译质量到内容批评了个底朝天。
然而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时候,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记得有一句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他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本书就是告诉读者,学院派的作家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写作。他们写严肃的作品,严肃的意思是慎重对待,可以理解为仔细推敲。这是技巧、感情和立意的巧妙结合。他们创造了一个世界,不动声色的指引读者认同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观点态度。
在讲到阅读这一章节的时候,她写道,“如果你带着批判的眼光认真地阅读,你从中所获得的激励和帮助是无穷的。要全神贯注地阅读,注意书的节奏。当作者想要强调的时候它的节奏是变快了,还是慢下来了?仔细寻找它的独特风格和喜欢用的词,自己判断是否值得你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加以尝试,或者它太具有作者的特色了,你即使学会了它的结构也不会有回报。他是如何将众多的人物安排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的,或者如何显示时间的过渡?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物上,然后又转移到另一个人物的时候,他是否改变了用词?是否加以强调?他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视角,还是将故事的讲述明显地局限于一个人物,让读者随着这个人物的视角理解故事的发展?还是他先从一个人物的视角讲述故事,然后又转到另一个人物,再转到第三个人物?他如何进行反衬和对比?比如,他是不是让人物和背景有冲突——就像马克·吐温把他的康涅狄格的美国佬放在亚瑟王的时代?”
作家的阅读更像是一场手术或者一项工程。他们艰难的剥开词藻和句子,从里面寻找出大至骨架小到经络。这意味着阅读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不能放任自己沉溺于动人的情节和汹涌的感情,你需要跟作者对峙。透过小说本身,看到更多的东西,理解作者,但不盲从。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作者告诫读者要保持孤独。只有孤独的时候,你沉淀下来的文字才属于你本身。你在心中叩问灵魂,从笔尖沟通世界,于是你有了答案。
这样绅士的教诲带着一点微妙的骄傲和隐晦。但是没有骄傲,作家们也无法熬过那些籍籍无名、无人欣赏并且笔耕不辍的时光。我喜欢的网络作家掩面娘有一句形象的比喻——写作的过程就是血液从连接键盘的指端汩汩的流进电脑页面。日以继夜的敲击和焚膏继晷的消耗燃烧的是热爱,是不妥协。
我们过得不尽如人意,我们努力的造梦。笔下的主人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顺境或者逆境,他们有的死了有的活着,他们留下了或单薄或厚重的印记,也留下了我们的追问和回答。
用《那些年》里面柯景腾的一句话总结,“我希望这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有一点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