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了一位博士的课,有些道理,他讲了这样一个观点,以前我没想到过,关于施爱与被爱,他是这样说的:
人对爱的需求有两种:施爱与被爱,通常人们说的“我爱你”,仅仅就是我单纯的爱你,满足的是我施爱的需求,与你爱不爱我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爱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的条件,不需要任何回报,不管对方有多少缺点都完整的接纳,只欣赏优点,对缺点视而不见,对对方的好坏不做价值评判,“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意思,试想在一个家里如果你的爱人不计较你的任何缺点,你自己也不用伪装,完全放松的生活,才可以安心睡觉,睡眠好的人可以精神百倍的工作,工作顺心,心里充满爱,生活质量就很高,这样的爱才叫真爱.而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我们爱别人的目的是希望对方快乐同时满足自己施爱的需求,所以爱的成分是:关心、尊重、了解、接纳、欣赏、包容、给予。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不是爱的东西当成是爱,造就了人间无数“爱”的悲剧。比如把打骂、溺爱、包办、代替、批评、强迫、指责、占有、控制等当作是爱,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这些旗号都曾经被无数父母用过,造就了多少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痕!而爱人之间呢,因为不理解真爱是无条件的,在自己单方面不断的付出中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就开始抱怨,一旦对爱有了要求,爱就变得有条件了,这个要求就否定了你付出的爱,所以永远不要讨情债。
所以我们要分清施爱与被爱的区别,做到爱过就无怨无悔,学会感恩,感恩被爱者满足你施爱的需求,学会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老人孩子,善待爱人,善待周围的人,如果你已经是父母,一定要善待我们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你是女人,要做到像一本书里写的那样:爱自己,嫁给谁都一样!
20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