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繁荣而又多灾多难的公平旧墟
刘再明
公平旧墟,位于广东省海丰县,素有“千年古墟”之誉,悠久的贸易史,堪比岭东重镇惠州府城,历史分明,记载清楚,斑斑可考:
这个最早由山区畲民和江海疍民自发在此山区平原交汇地带交换渔盐、茶炭等商品的大墟集,肇建于唐朝元和年间,那个时候的岭南,还未彻底开发,成了罪犯流放和官员贬谪的目的地,海丰大地尚处于原始状态,十分荒凉,海丰的原始土著畲民和疍民,相中这块通江达海的山区平原交汇地带,或驾舟、或挑担,纷纷把自己的土产运到这里进行交换,因为讲求信誉,童叟无欺,人们便把这个墟场称之为“公平”,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到,这个名字会被后人传颂一千二百多年,成了广东省最具商业特色的地名之一。
千百年来,在公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这里的居民被称为“公平人”,这里出产的货物被称为“公平货”,“公平”从此和这一片土地上的一切挂上钩,古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共同的性格特点,帝都北京的人们,一生下来就充满“大气”,说到四川,人们的印象必定是泼辣,说到广州,性格特征必定是低调务实,而公平这块地方,公道平价、公正平等,就成了这里人们的 集体性格,不但买卖公道,为人处世也是公道,公平人不偏不倚,为远近他乡所叹服。
历史踏入南宋初年,大乱之后,恢复治世,政治稳定,世道清平,经济繁荣,公平旧墟日趋热闹,物阜民厚;宋末景炎二年(1277年),宋端宗南逃海丰,带来了溃兵和江浙闽赣的大批难民,社会秩序极其混乱,因而盗贼四起,明火执仗,抢劫成灾,对富甲一方的公平商民构成莫大的威胁,于是墟内商户集资,沿公平旧墟四周筑建土城,并置打手防守,以策安全。
始建于宋景炎二年的公平旧墟土城,在元末毁于洪灾,墟市首次遭遇灭顶之灾,城墙残破不堪,多次遭到山贼的骚扰,不仅影响到墟市的正常商业经营,而且商家的性命财产也常常遭遇不测。于是在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建土城;到了隆庆年间,被匪首叶景清率领队伍攻破,并将土城拆毁,公平旧墟再次遭遇灭顶之灾;万历二年(1574年),惠州参将侯继高移师新田督军剿匪,邻近的公平旧墟得到军队重视,再次重建,始置城寨,并添置东、西、南、北四大城楼防兵,旧墟内则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社头,虽然城寨建有四个城门,但是北门常年不开,从风水上讲,北面开城门,会把整座城寨的地气泄露;这一时期,由于明朝实施军屯制度,沿旧墟四周建置平岗、松林、黄羌、新田、石陂诸军屯,外来人口随之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贸易繁荣,自此公平旧墟步入鼎盛,位于旧墟东郊香火鼎盛的善庆庵,也是创建于这一时期;天启元年(1621年),天降暴雨,洪灾猛烈冲击城寨,城墙崩塌,平原顿时泽国,墟市第三次遭遇灭顶之灾。天启三年由官府倡议,合墟绅民筹资重建,第二年城寨竣工,坚立《公平建城集碑》于城寨街头,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农民暴动武装蓝阿甲率部攻打公平、东海滘等圩,杀500余人,旧墟第四次遭遇灭顶之灾
明末税负的过重,让赶集的商家不愿入旧墟贸易,自发在西边的官道旁的坡地摆摊交易,后来该地逐渐状大,和旧墟互相竞争,并且于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由官府宣布开市贸易,命名曰“日兴市“,也即今日之公平新墟。
清未烽烟四起,反坑异族统治的起义此起彼伏,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号召和鼓舞之下,咸丰四年(1854年)松散的天地会各自发动起义,波及粤东惠潮嘉三郡三十余县,清廷称为“洪匪之乱”,十二月,占据南岭的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和三点会起义军许礼生部进入公平,驻扎龙岗尾村,以红布裹头,四处劫富济贫,繁华的公平墟集和腰缠万贯的贸易商户,更是其重点打击的对象,二十二日下午起义军和太平军遭到官军围剿,突出重围的起义军和太平军大部队先败退南岭,部分伤残落伍士兵,路经旧墟城郊时,被旧墟城防武装设圈埋伏将其截获,并全部枭首城头,以示取胜。此事极大地激怒了太平军和三点会起义军,自此结下仇恨。
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太平军和三点会起义军以许礼生、翟火姑、罗亚添三大首领共同统领,挥军旧墟,凌晨时分发起总攻,当时清军官兵俱札旧圩城寨,随即发起抵抗,根据清同治《海丰县志续志》的记载,这场关乎公平旧墟生死存亡的攻防战争,自辰至戌,持续了七个时辰,也即15个小时(1999年《公平镇志》记载“自申到亥”,笔者倾向于以清代《海丰县同治志》为准),以公平旧墟坚固的城墙遭到农民武装攻破,居民惨遭屠杀告终,当时攻城武装袒胸露背,遇着衣者,不分男女老少,戮杀不赦,火光冲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至此旧墟第五次遭遇灭顶之灾,旧墟从商场演变为战场,人口遭受重创,商场彻底被毁,所剩商户全部迁往新墟,正式退出贸易舞台,畲疍汇集、五县投墟的贸易功能,拱手让给了公平新墟,旧墟衰落成了纯粹居住的乡村,而且经过灾难之后,人口不足千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义农民再次攻占公平旧墟,旧墟第六次遭遇灭顶之灾,广州将军景澧派林福盛带兵进驻公平,镇压农民起义。
公平旧墟东边有条俗称叫“罗輋水”的大河流,是海丰县第一大河,今天正名称为黄江,其中下游有赤岸河、丽江等称谓,在旧墟河段从西北转向东南拐了个大弯,平时水流量就很大,每遇雨季,大量洪水夹杂泥沙,从深山峡谷一直倾泻到长沙湾入海,导致公平旧墟转弯河段在明末开始泥沙就大量淤积,河道日浅,不适于贸易航运,况且河水常常漫入墟内,商家深受其苦;洪水肆虐和泥沙淤积是旧墟没落的主要诱因。
时移世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个年头,也即1959年10月份,为训服汹如猛兽、孽虐海丰大地的罗輋水,以公平旧墟为中心点,周围建起6公里长、20米高的公平水库大坝,公平旧墟和周边27个自然村1500多户8100多人,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服从安置,被分配到公平、平东、黄羌、城东、鲘门等地安家落户,至此,公平旧墟第七次遭遇灭顶之灾,正式毁灭,连一砖一瓦都没留下来,千年历史的故事,几近空白,全部淹没在公平水库烟波浩淼之下。站于水库坝上,茫然回顾,千年公平旧墟,可谓多灾多难,四次重建,七次毁灭,史册上冰冷的文字,每一次都由鲜血染成,和最早开拓公平墟集的百越土著畲民、疍民一样,公平旧墟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功成身退,谢幕收场。
旧墟已不复存在,年轻一代更是以为公平水库是天然形成的湖泊,除了翻阅史册,探究他的历史,还能在民间故事中,发现他的过去。家父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旧墟故事:话说在一年的除夕之夜,旧墟人民围炉守岁,大红的对联透露着喜庆,高挂的灯笼映衬着祥和,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不断,在子夜时分“开门炮”放过之后,街上充斥着捡鞭炮的儿童,就在这时,天空响起雷鸣般的声音,天上掉下一个火球,把旧墟的深夜照得如同白昼,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刚好落到钟氏宗祠前面的风水塘里,这一幕旧墟人都看见了,待到天亮之后,旧墟乡绅的耆老决定一探究竟,看看天上飞来的是什么东西,他们把风水塘里放干,派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下去打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捞出一块石头,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这是陨石,认为这是吉日良辰上天赐的宝物,所以恭恭敬敬地把陨石奉祀于社宫,尊称为“天神爷”。
陨石,在古时也称为扫把星,人们视之为灾星,流星坠地和破城屠杀的时间节点,出奇一致地指向了正月初一,笔者发挥联想,流星坠地或许就是公平旧墟走向没落的预示吧。(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