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逸伴行关注哦~】
喜欢一座城,可以因为那里的人;
喜欢一座城,可以因为那里的街;
喜欢一座城,更可以因为那里的美食。
而对于重庆的喜爱,
远远超过了这些简单的原因,
那种喜欢是深深的渗透在心里。
从古至今,重庆在历史的时间轴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
是宋光宗赵惇口中的“双重喜庆”;
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是热门旅游目的地里声名远播的“3D魔幻城市”。
“桥都”、“雾都”、“山城”、“江城”……世人给予它诸多称谓,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重庆。于是,来到重庆便是走进它新旧交叠的空间里,获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山城故事。
儿时,我便在课文里读过重庆,它是《山城的雾》里,仙女帷幔间谜一样的宫殿。
待到年纪大些时,老师告诉始学政史的我们,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墨客在这里诞生和陨落,这里也历经许多场硝烟四起的战争,见证过那些改朝换代的重要时刻。
时至今日,友人游毕与我说,重庆魔幻实可期,故我飞越一千多公里来到重庆,只为了解这座城市,让它在我的视野里愈加清晰。
在这里,旧时城墙、吊脚楼仿若镶嵌在现代钢筋水泥城市间的一枚朴玉。从战国时期伊始,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经过多次修缮的洪崖洞依然在重庆这两江环抱、山势起伏之地,展现着巴渝建筑的“因地制宜”、“兼收并蓄”等特色,也为学者们研究巴渝文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
火锅,位居“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名动大江南北,各地人民争相效仿的美味,正是起源于清代中后期的嘉陵江畔。那时的船工和纤夫常聚于码头,一瓦罐、些许廉价的牲口内脏、蔬菜 ,以及可以驱寒祛湿的辣椒、花椒,便煮就了在当时还叫“大杂烩”的火锅,“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也由此传开。
时至民国,原为船工纤夫粗放粗放之食的“大杂烩”被引进餐馆,由担头走向餐桌的它在食材上不仅限于原本的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猪、牛、禽内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卫生上也愈加讲究,为更多人所喜爱,这便是如今许多人爱不释口的火锅。
此时若是与三两好友闲坐江畔,吹着江风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重庆火锅,想来最是接地气,也最是快意。
若是对重庆历史建筑特别感兴趣,造访磁器口古镇定会让你不虚此行。始建于宋朝的磁器口古镇与洪崖洞虽同为老重庆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者之间却有着不一样的繁华。洪崖洞的古朴,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而静伫一隅的磁器口古镇,则在古朴中将市井气息沉淀得愈加醇厚。
磁器口古镇不算大,但世人却有言“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更是许多老重庆人都认可的“小重庆”。在古镇中,“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汇聚一堂,步步皆景、步步有意说的想来便是这个堪为“重庆古城缩影”的所在。
在磁器口古镇新旧建筑相间的街道上,酒馆、茶馆、食肆、银器店、小吃店等和谐相处。它们可以是临街吆喝的明铺,也可以是小巷道里、吊脚楼上等待发掘的惊喜。
走在重庆新旧交叠却不互相排斥的空间里,寻觅专属于我的山城故事。当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了它的过去和现在,回头再望时,我发现它是我心里拥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政史重地,是桥梁纵横、天轨盘旋的魔幻之都,也是舌尖火辣可以化为心头热情的火锅之城。愿在有限的时间里,邂逅这样有着无限美好的重庆。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逸伴行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