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1000个幸福的瞬间】609--613/1000
有时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609.昨晚韩素静老师更新了她的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是她在2021年成长书院,作为班长代表在开班典礼上的发言稿。我读后在评论区写了短短的两句留言。谁知道韩老师马上就回复了我:娜茹,我们总会遇到的!看到韩老师的回复,我第一反应就是:啊?韩老师原来认识我?谢谢韩老师!
韩老师是我敬重的老师,很早就关注了她的微信公众号,认真阅读她写的每一篇文章。成长学院里听她的讲座,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韩老师和其他老师编写部编版语文参考书,讲求语言精炼,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绝对不用两个字。于是我就牢记韩老师的这句话,最近每天的日更,在修改环节,每看到一句话,都会想:这句话算简练吗?如何能让它读起来更顺?……
韩老师,再次感谢您的记得!
610.一年级招生工作今日开始。我和另外几位老师负责的是协助家长网上注册报名。九点,第一波家长来到办公室,家长2一进门嘴里就嘟囔:“啥网络,不会弄。”身后家长3也跟着附和:“在家试了,就弄不成!”
看着家长3注册,半天手指敲不出一个字母,急性子的我只好亲自上马:“来,我帮你。”我坐在电脑前,让她给我读孩子的身份证号,结果呢?她的断句咋听咋别扭:410---3222---0140……没有一点规律可循,磕磕绊绊终于读完了,我一看,咦,怎么还少读了一位数。
这都还是小事儿,更有家长4、家长5、家长6……这边刚刚注册成功,回头再次登录就把账号、密码全忘了。
家长7,中午加了我的微信,我让他下午三点钟来学校报名。结果他四点发来消息“老师我中午睡过头了。”
家长8,一见我就大嗓门起来:“老师,我注册的账号就是我闺女的姓名拼音,但为啥上不去呢?”我打开学校管理系统一查,原来是他把女儿名字里的“yun”,写成了“yu”,哎,这样能上去才怪呢!这位家长刚到家,又给我发来了语音消息:“老师啊!我把孩子名字里的瑶,写成了“”谣”,王字旁写成言字旁了。怎么改啊?”怎么这么不用心呢!
……
今天这一天,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的年龄也大多三十刚出头,眼不花、耳不聋,却没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更没有填表注册必须的那份耐心、认真。长此以往,他们的下一代将会被潜移默化成什么样子呢?想到这里,我再也无法沉默了,我把头转向这几位家长,告诉他们:“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教育复印机。你今天能把注册拼音写错,孩子后天就会把1+1写成3。身教大于言传,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样,影响孩子。”
611.吃过午饭,孩子被他爹带到了社区门口,当志愿者。一会儿功夫,微信就传来了孩子穿着红马甲执勤的照片:烈日炎炎,在临时撑起的遮阴棚下,孩子一本正经地坐在桌子前,随时等待着为进出入小区的居民测体温登记。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很多默默奉献者在负重前行。不寻常的暑假,不寻常的经历。当社区志愿者,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磨炼,更是一次成长。
612.今晚,明师成长共同体中的骨干李丹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这本书最后一章的分享。这本书很难懂,我也没有深入地看,但通过李丹老师的分享,我还是悟出了一点点。
于永正老师说过,他年轻时非常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竭力创造自认为完美的教学设计,但是课堂上总有一些顽皮的孩子,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这份艺术,并不配合你自认为精美的教学艺术,他茫然了,后来他明白了,真正的教学艺术应该是和学生们共同创造,老师的责任是组织,引导,点拨,鼓舞,激励。
当郭老师说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都开始忐忑了,这不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吗?能按照教学设计,顺畅的把一节课上下来就是好课。这样的想法多低级啊!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由于语文学习的特性、“语文知识”的特点,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时代召唤下,语文教师将在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率先迈步。的确,统编教材的使用已经让我亲手体验到语文学科对教师专业的要求了。唯有学习,才能跟得上学生的成长,加油!
613.今日阅读田冰冰《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143---161页
班主任创新经营要特别善于用己所长。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道路,最喜欢的道路。
互联网+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一,班级博客日记
方便管理。不过我几年前我倡导的小组循环写绘日记,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班级博客要避免的误区:
当作信息公告栏,作为班主任展示权威的舞台,作为优等生的表演舞台,作为家校矛盾的“曝光台”。
二,公众号上开讲堂
田冰冰老师利用个人微信公众号,倾囊奉上了自己的“看家宝贝”——作文教学故事,以此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这样的“网络家教”深得家长喜爱。
三,搜索助力课程整合
开启“跟着课本去旅行”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询资料,整理成景点攻略,对文章中提到的具体景点更是详加陈述。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周末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一,美食争霸赛
今年暑假我也给我们二年级的小可爱布置了类似的作业:学做两道家常菜。冰冰老师的活动设计里,值得我借鉴的是,她在菜名上也做了文章,建议孩子们给菜起个文艺范儿的名字。这给活动增添了乐趣,也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亲子时间,让其感受亲情的美好,当然,写作的素材也不用愁了。
二,每周一封家书
这是家长孩子之间的真诚对话。鸿雁传书是一个传统的充满中国味道的表达爱的方式,在被恰当地引入班级集体活动后,如老树生新芽,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也让我想起了孟津一高每年都要举行的重大仪式:成人礼。成人礼上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父母与孩子互换书信。那一次,我用心给孩子写了七页,还亲手糊了淡绿色的信封,亲笔在信封上写了“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这句话。孩子虽然给我的信只有半张,但足以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三,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
冰冰老师与远在大连的李丹老师取得联系,让她们两个班的孩子互通书信,增加友谊,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事情,我也做过。2015年,我发动孩子们,还有家长,给甘肃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衣服,捐学习用品,过了些日子,就收到了告诉小朋友给我们的回信。孩子们收到回信的那一刻,高兴极了!他们好像也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到了遥远的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