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的现有逻辑:恐慌定价
长期以来,中国买房者一直相信的都是“房价永远涨”,这个信念也的确给了很多买房人丰厚的财务回报,让他们赚了很多钱。可以说,在中国这么多年,买房是长期回报率最高、同时风险相对最低的投资之一。中国房价的定价系统不完全是市场化定价,基本上可以称为“恐慌定价”,因为卖方一直在忽悠买房者,说房子和土地是多么稀缺。开发商不断营造着房地产稀缺的焦虑,这种焦虑情绪是推动房价不断上涨的最大推手之一,你为什么急着买房?因为你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房子,生怕现在不买以后就买不到了,生怕现在错过,就没有现在这个价了。官方从未发布过城市住房的数量,老百姓也就无从得知住房到底够不够。不过根据万科调研,中国在2016年的时候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户均1.2套房子,中国其实一点都不缺房。
十九大:真正转折点
在十九大报告中,房子首先是出现在问题部分,而不是在成就里。成就里提到了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没有住房建设,但是这5年实际也是建了不少,也有很大成就,但是中央把住房当成问题,而不是成就,这说明了中央对于房地产态度的根本性转变。房子首先出现在民生这里,而不是经济建设里面,说明高层关心房产的角度不同,已经不是把房子当成经济建设的带头产业,而是当成民生的基本保障。
购房新逻辑的推动力
“第一推动力”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房子如何才能不被炒呢?主要是两个“多”和一个“并”,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以及租购并举。商品房不再是住房的唯一来源,开发商也不是唯一渠道,居民可以买,也可以租。
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杀器,其实是最后一句: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全体人民都有房了,那么之前的惯用的恐慌定价模式还能起作用吗?一旦刚需的恐慌性购房被延期,想改善的卖不了老破小了,他们的置换需求也会被延期,两个买房的基本人群不进场,房地产市场就会彻底变天。
闭眼买房时代已成过去
在过去20年时间里,房子是整个社会的中心,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个人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房子转的,但是高房价对于其它消费的挤压,对于高科技产业、制造业等产业的伤害,都让房价快速上涨不可能再继续下去。可以说,现在房价再上涨,已经成为了一件政治上不正确的事情。以后只有那些更新和迭代自己的买房逻辑,能够买到有升值潜力房子的购房者才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