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读书是求知还是消遣?小说家该不该讲故事?巴尔扎克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会认为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是最伟大的小说?读哲学书、宗教书有意义吗?
你怎么回答这些问题?这些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可以听听大作家毛姆怎么说,或许你会深受启发。
之前听过大咖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做分享,她建议:要多读不同题材的书,多读名家,多读经典,得以开阔思路、锻炼文笔、积累素材、提炼金句。
我认为毛姆这本读书心得,满足了上述要求,且极具可读性,形容为大快朵颐,酣畅淋漓也不夸张。
这本书的文章虽然内容严肃,但是毛姆用他擅长的闲谈笔调来写,他文笔老练,简洁明快而又委婉动人,时不时还会说上一两句俏皮话,读来非常舒服,仿佛在和一位长者促膝谈心。
书中第二章: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他向我们介绍了14本流传佳作,以及这14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介绍作家的生平,并不是为了介绍介绍,而是用毛姆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这些作家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的肖像,勾勒出这些天才的性格特征,从而为准确理解他们的作品做了最好的铺垫。而且这些伟大作家的生平本身讲得非常精彩,各自的优缺点,在毛姆笔下娓娓道来。
对于我来说,以前,除了作家及作品名字之外,他们的生平知之甚少,所以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非常有乐趣。有些作家的生平,让人读来真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癫狂至极,也普通平凡,但某些性格缺点却异常偏执,异常极端。或许这正是他们成为伟大作家的原因所在吧!
我写这次读书笔记的目的并不是要介绍其他伟大作家的生平故事,而是摘录在第一章以及第四章里的金句,激励自己,积累素材!
一个人说话时,往往会忘记应有的谨慎。
有些书,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到他们,也只是他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他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身,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书才行。
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评家,我们个人的口味不可能完全一样,只是大致相同而已。
很少有什么娱乐,能让你在过了中年之后还会从中感到满足,没有一种活动可以那样容易得随时开始,随时持续多久,同时又干着别的事,而且随时可以停止,除了读书。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聪明的读者只要学会一目十行,跳跃式阅读,这种有用的技巧,就能在阅读时获得最大的享受。但是,有的读者一旦开始跳跃,就很难控制自己,于是就有可能把许多有益的东西也漏读了。
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
我们生活在一个动乱的世界里,小说家理应关注这个世界,将来的世界也不会太平,自由总会受到威胁。
道德不像数学,不是一门精准科学。道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因是它和人的行为举止密切相关,而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往往是虚伪的,复杂的和多变的。
我不是说畅销书就一定是好书。一本书还可能由于满足了不少人的冒险和浪漫愿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这两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摆脱单调和孤独的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沉溺于幻想,若将这条路也堵死的话,那未免太苛刻了。
也不能因为某一本书,读者多成了畅销书,就说它没有价值,《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战争与和平》都是畅销书,但也不能因为畅销,就说某一本书一定是杰作,一本书受人欢迎,可能有许多原因,如果这些原因一旦不复存在,这本书也就没人读了。
对于畅销书毛姆的做法是,在它出版后的两三年内绝不去读它,因为两三年后,我会惊喜地发现,许多轰动一时的书,也不再需要我费神去读了。
我坚决主张为娱乐读书,不应该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
人人都和哲学有关。
哲学往往是艰涩的,我们对此应有思想准备,外行人读哲学就像手里没有平衡杆走钢丝,所以只要他能平安的从钢丝上下来就谢天谢地了。但是这游戏够刺激,即便要冒摔跟头的风险也值得。
哲学并不是一门,仅仅与哲学家和数理学家有关的学问,它和我们人人有关,即使是没有思想的人,也有自己的哲学。
第一个说“泼翻的牛奶,哭也没有用的”老婆子,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因为她这句话的意思不正说明后悔是无济于事的这一道理吗?这里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作者在形容伯兰特·罗素的时候,这样说道:罗素写的东西清新易懂,语言优美读来使人心旷神怡,我不甚倾慕的读他的书,我很愿意把他当做我所需要寻找的向导,他知识广博,而且通情达理,对人的弱点他很宽容。
但我及时发现他是一个不太明确方向的向导,他的心智,游移不定。
他就像一个建筑师,当你要想有一所房子住时,他先劝你用砖头来造,接着又向你提出种种理由来证明,为什么应该用石头,还不是用砖头来造?而当你同意应该用石头来造后,他又提出同样充足的理由向你证明唯一可用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最后你连头顶上的一个顶棚也没有盖起来。
也许是因为勇气和同情难能可贵,不经历危险和苦难是产生不了的。
施舍是慈善,慈善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是否减轻了那个贫穷而靠施舍过日子的跛子所遭受的恶呢?恶就在那里,到处都有,痛苦和疾病,亲人的死亡,贫穷,犯罪,作孽,希望的破灭等等,举不胜举,哲学家们做出的是怎样的解释呢!
关于说宗教:
没有比当面讨好别人更恶俗的事了。
人是有感情的,人是脆弱的,人是愚昧的,人是可怜的,要她承受像上帝的愤怒这样非同小可的事情似乎不太合适。
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样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的迫切程度简直会让你觉得它似乎需要用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
他许诺给信仰他的人恩惠,同时以可怕的惩罚来威胁不信仰他的人,至于我,我不能信仰一个,因为我不信仰他就要对我发火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还不如我宽宏大量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既不幽默感又不懂人之常情的上帝。
我始终是个不可知论者,而不可知论者得出的实用性结论是:你自管做人,只当上帝不存在。
一座连接两个城市的桥,要比一座连接两块荒地的桥显得重要。
我觉得美就像高山的巅峰,你一旦爬到那里,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再爬下来,完美无缺是有点乏味的,所以,不讽刺的是,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达到真正的完美,虽然这是人人追求的目标。
艺术的价值,如果它是一种安慰,那就可以了,世界不可避免的充满了邪恶,若能有一方净土,可供人们隐退一阵,那当然很好,但不是为了逃避邪恶,而是为了吸引积聚力量去面对邪恶。
艺术的价值不是美,而是正确的行为。
只有人人都可能欣赏的艺术才是伟大而有意义的艺术,一小批人的艺术,只不过是一种玩物。
人生的大悲剧不是因为人会死,而是因为人会停止爱。你所爱的人,不再爱你了,这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不幸,而是一种简直不可原谅的罪恶。
爱情难得无忧无虑。
爱情带来的也许是人们所得到的最大的幸福,但却非常难得。
爱情并不总是盲目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比死心塌地去爱一个你明知不值得爱的人更可悲了。
用爱情讲述的故事,其结局总是令人担忧的。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无法躲避的邪恶,始终包围着我们,从摇篮直到坟墓,对此,善虽然算不上一种挑战或者一种回应,但却是我们自身独立性的一种证明。
我们每一个人有时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明知自己的做法,眼前不会将来也不会带来幸福,但还是那样做了,因为我们认为那是正确的。
那么,正确的行为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虽说人性脆弱,也不会将其视为畏途:美好的人生,不外乎个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
这是一本你读过后绝对不会后悔的书。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你去摘录自己喜欢的金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