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长,迫切成熟!多想唱给未来的你听,我原来的自己。
大概大学毕业,大概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拼命工作达到了一个瓶颈,开始做管理,原来的无忧无虑不见了。现场调试、管理的优越感已经不见了,琢磨怎么培养人怎么挣钱不得解,甚至有时候觉得已经无可救药。看着周围活跃的一个个经理老板谈笑风生,我没有底气,更没有自信夸夸其谈。
看着一个个比自己略大却足够成功的人,心生羡慕却不知道怎么追逐心生焦急。我还年轻,却想要房要车要安稳的生活,我的人生怎么了?累了?拼劲狠劲完全找不到,我希望可以成为这样多彩的自己。然而,现实却一阵空白,我拿着画笔不知何处起笔。
《自我成长的力量》
盲目的时候想起了这本书,好久不看,偶然翻起觉得作者的水平确实高,很多问题的剖析深得人心。从标题来看,我第一遍努力读了两篇文章《内耗》《有趣》。这两篇文章感觉写得都是我内心比较真实的反馈。
首先,《内耗》的核心思想是高标准要求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身不随心动便是内耗,是我现在比较真实的内心状态。一来渴望自己精力无限,晚睡早起加阅读学习,结果回家吃过饭玩会儿手机就睡觉,然后懊恼为什么一天这么快过去,自己又不知道珍惜,二来希望自己有强健的体魄,然后同样胡吃海塞后心生嫌弃。同样也存在跑步想好好锻炼,结果前一阵脚崴一直在不断恢复的恶性循环中。
另外,内耗降低了我们的情绪容量,宽容度下降同样对他人的损害。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有同感,我在以一个高标准去要求同事的时候,同样在达不到预期时候会发怒生气。这在团队来讲比较伤士气。
优秀时享受,糟糕时接受,有精力努力,没精力休息。
我们渴望优秀,建立高标准是件好事儿,但做的不理想改进才是对这种渴望最好地回应。学会原谅与安慰,接受失败和挫折,从接纳自己,到认可,到自我反思与成长。未来很长,没那么急,只要我们一步步踏实,一步步满意。
《有趣》是比较能够解答我最近困惑的文章,核心思想是我们有可以放得开自由表达的环境,同样有拘谨紧张的场合。应该怎么做有钱,怎么做才能驾驭那些发怵的场合。
首先,作者强调了那些影响我们自我发挥的两个因素,驾驭能力与安全感。
①你对环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你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等,这些硬件水平决定了你是否能轻车熟路、灵活自如、信手拈来360度搞笑或严肃地表达。
②你对环境安全感的感受。你是否相信环境和他人是愿意接纳你的,允许你犯错的。你越是相信你在环境里是被允许的,你感受到的安全感就越高,你就越能放松下来。
然后提出来两点应对策略。
①提升知识和能力,你的熟练程度决定了灵活程度。
②放开自己,允许自己自由发挥,相信自己一直都是被接纳的。
我们成长的时候,环境“教"给了我们规则和限制,我们小心翼翼的争取不犯错来讨好别人。但事实证明,不害怕犯错的时候,你才有精力做自己,而这才是对他人保护和爱的前提。
给自己一个空间,放得开、安全、放松、自由、被无条件接纳、被无条件允许,有一群爱你的朋友,你可以轻松地做你自己,想说就说、想不说就不说,想哭想闹想胡闹,都被允许。这样的我,才是真我!
考试的痕迹会跟随多久
大概是自己意识到要考建造师证,PMP等,到项目上更多讨论的是考试,证书。身边也不乏许多通过考试的大牛,不显山不漏水的,默默地复习、考试、过关。还有一些人感叹一声老了,记性不行,懒得看,总之各种理由寄希望于下次,我,不幸位列其中。
毕业之后经历三场考试,一场考研,15年底,一场二建,17年5月份考的,一场PMP,18年3月份考的。考研、二建等都积极争取报名,准备公司就职证明劳动合同等顺利过了一关,然后就不了了之,下一次恍然大悟就是考试准考证的事儿了,着急忙慌看了两天,毫无例外挂掉,考研还是制造了点悬念只差数学,然而二建则是全挂,个中滋味,自己体会。
我离学习太远了,以至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这让我想起和天哥的一次交谈,高中努力,有总分有名次有动力,考验努力,同样有高分有方向。大学时,感觉不到动力,工作亦然。因为对比不再是分数,而是表现,而我们又怎么给自己打分呢?
考证现在是另外一个给了自己打分的机会,这个大环境现在已经变成了这样,我们让自己慢慢适应规则而不逾矩。变成让这个社会认可的样子。
有时候只想做自己,不知道什么样的自己。
未来的自己,希望是自由着,不在乎多少钱财,豪宅香车,只想多一点时间晒太阳,写作,兜风,不流于形式,不限方式。未来尽管模糊,但梦想,让潜能无限,给未来的自己留点时间留点空间。
一方面不希望被考试束缚,一方面还要积极争取过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为温饱努力的日子里,考试还会伴随我,但我相信这样的日子终将过去。
打破成长的壁障
生活是无序的,茫然的,手账照进了一束光,我觉得有必要按照这样的方式重新定义生活。接下来的文章我会围绕《与手账有关的日子》来开始记录这样的方法管理生活的记录。让生活多点意义和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