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忙着换工作,一直没更新。期间收到一些朋友的留言,我现在一切顺利,感谢大家对小释界的关注,小释界也会在后续持续地输出原创作品与你分享。
这次换工作,对自己来说,可谓是具有转折意义和挑战的一次。因为从学生时代的实习,到之前的工作,再到现在的工作,一共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组织架构。在这三种组织架构中,用研所处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差异。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用研在这三种组织架构中的经历。
用户体验部门,一般也叫UED或者UCD部门,人员分布会包括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甚至前端开发,战略与市场研究等。常见的两种用户体验部门所在的组织架构分别是:一,UED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负责公司绝大部分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用研汇报对象包括但不局限于各个产品人员或者其他相关方;二,UED归属到产品组下面,对专门的产品进行用户体验的研究和设计,用研汇报对象一般是该产品对应的人员。第三种,也是我现在经历的,用研和数据分析作为一个组,来负责公司所有产品的调研需求,用研汇报对象直接是CEO。
第一种情况中,UED作为一个职能部,会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完成产品或市场的调研需求。用研需要对公司各个产品比较熟悉,对内,用研和设计密切配合;对外,用研与产品、市场、运营等进行密切配合。说白了,用研和设计在这种组织架构下,需要经常主动刷脸,让外界知道UED部门的作用,了解用研和设计能带来的价值。
当UED的输出汇报给产品或者其他相关方时,一旦产品和UED意见不合,而后续产品又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用户研究,此时,随着时间的积累,UED若无法支持产品或业务的成长,很有可能被解散。无论汇报给谁,这种组织架构对用研的利弊兼有,利在于可以参与公司很多产品,保证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弊在于一方面可能对产品了解不够深入,一方面公司部门越多,流程越多,决策周期越长。
第二种情况中,UED作为产品组下面的一个部门,研究和设计人员直接跟产品线,用研直接对接相应的产品研究。在这种组织架构中,用研需要对设计、产品、数据,甚至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目的在于可以站在产品相关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做敏捷用研。
此时组织架构也是利弊兼有,利在于效率会比较高,决策也会比较快,用研的结果可能被快速落地。弊在于这种直接跟产品线有可能会出现职能的分裂,即多个UED部门,不同部门由于对接产品或者对接的终端不同,再加上不同产品或终端的用研人员很少交流,到最后不仅会影响到用研自身的成长,也有可能造成不同UED部门的斗争而导致内耗。
第三种情况中,用研不在UED部门中,而是和数据分析结合,成立了一个部门,采用定性和定量快速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研究结果,直接汇报CEO。在这种组织架构中,用研的压力要比前两种组织架构大,除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对行业、产品、业务和商业模式等有全球视野和较深的理解,否则结果不容易落地。以前在咨询公司时有遇到过类似案例:那家公司UED输出的结果直接汇报给CEO,这说明高层对UED相当重视,那么对UED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此时推动UED的执行会相对顺畅。
这种组织架构是第一次经历,同时,目前公司和产品所处的阶段也是我做用研的过程中所没有遇到的。以前所做的用研更多集中在产品上线且比较成熟以后,而现在,产品才上线不久,更多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对我来说,应该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补充阶段。虽然节奏很快,加班很多,工资也不高,但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是更重的,不是吗?
以上三种情况,是我这几年做用研所经历的组织架构。所处的组织架构不同,用研的工作内容和状态会有较大的差异,当然也会有不同的成长。如果你也有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