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最天真的,天真得总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那一天微雨,那个胖嘟嘟的小女孩撑着大大的伞,在学校门口遇见我,向我问好:“门警叔叔好!”
旁边的同学赶紧各种指正:
“他是老师!”
“要说校长叔叔好!”
“不对,他是总校长,最听校长的话……”
我一贯拙于识脸,但那个女孩明显“稚”于同学的神情,从此就刻写在我的心里。
第二天,我们又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了,她笑眯眯地又一派天真地问候:“校长叔叔好!”
我知道她的心里其实并没有校长这个概念,就打趣她:“怎么才一天,你就把我降了级,不让我做门警叔叔,让我当校长叔叔了?”
她不好意思地朝着我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
后来,我就会在难得的听课、小桥音乐会、食堂吃饭等能见到她的地方,对她略多一点观察。
我以为,一个特别“稚”的孩子,他或她有没有机会“上场”,会不会因为同学的“成熟”被比下去,而感到失落,甚至被同学和自己视为“差生”,这就是教育优劣的最直观表现。
怎么说呢?老师很好,孩子很好,更关键的是她的父母和姥姥、姥爷们都很好!
孩子没有丧失一切机会,但是她依然“稚”,依然“拙”,站在明显比她成熟的同学身边,可能是挺可爱的,但肯定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出彩的。
其实,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上,情况也大致如此。心智的成熟是有快慢的,慢本来并不意味着就是差的,但至少在当下,她会暂时地落后一点点。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们感到失落,感到不平,感到遗憾甚至恐慌!
那么她胖乎乎的小腿迈出的每一步,就不再美妙,而被成人世界视为了“残疾”!
在孩子蹒跚学步时,她的每一步在父母心里都是美丽的。
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她的每一句在父母心里都是美妙的。
但当她跑得没有其他孩子快,当她说得没有其他孩子流利,当她没有当上童话剧的主角……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态便开始失衡了。于是,她还不稳健的脚步难看了,她被要求提前心智发展而学习的语文、数学成了她的罪状……
其实,无论快慢,无论类型(我指的是有些孩子天性内向,不善夺人眼球),如果我们一直欣赏她,鼓励她,一直陪伴她,帮助她,那么她走得或许慢一点,但会和所有人一样遥远。总有一些生命中最高的山峰她将抵达,和别人是否抵达、何时抵达无关。
每次,看到她依然稚拙而快乐自信的表情,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感激她的老师,感激她的父母和其他家人。我知道,假如每一个生命能在整个小学阶段被如此善待,那么他或她的一生,必将快乐而且成功——不一定是超越别人的成功,而是因为自信、坚定,所以一定带来人生的成功,尤其是幸福。
没必要她的每一个学科老师都是天才,没必要她所用的设备都是世界一流,没必要……
我忽然想到,无论是晨山双语还是运城国际,都还只是脚步蹒跚、牙牙学语的稚嫩孩子,我能不能欣赏它们的每一步,能不能明白:即使它们跌倒几次,受点小伤,都是成长的必需,而且蕴含着成长的真义?
身为总校长,认真聆听各方意见甚至批评,是必要的程序和义务,但我能不能做到在聆听各方意见的同时,依然善待它们的稚拙,依然心怀欣喜,理解它们孩子般成长着的每一步?
丧失了欢喜,就是直接破坏了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同样也是丢失了教育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