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自己要讲的内容很多,一时半会都讲不完。经济学家尼克·马科斯的建议(也是初学写作的人经常听到的建议)是:“杀死你深爱的一切。我绝不能讲那些我非常喜欢的东西。尽管我很想把它们一股脑儿讲出来,但它们并非叙述的重点。这样做很难,但很重要。”
在这里,我要说就是这个:内容庞杂=阐释不足。
当我们在准备一场演讲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我想传递给观众的具体思想是什么?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是的,你讲的内容对听众来说,他们有什么好处?你所表达的思想明确吗?你确定听众所接受到的信息是你所表达的吗?他们听懂后,获益匪浅,以此获利了吗?大家不要误解,这里的“利”指的不仅仅是金钱。有时候一个演讲的效果可能就是帮助别人在思想认知上有了更高的层次;也可能激发听众潜在的能力;或许通过一场演讲,突破了心理障碍,获得幸福感……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比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跟孩子一起整理时,发现整理不是淘汰的过程,而是选择的过程。做整理大家都会扔掉很大一部分物品。有些是确实已经不需要的,有些是已经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的,还有一些是不适合自己的。不需要和损坏的物品可以毫不犹豫舍弃,可不喜欢的东西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这些物品有的是全新的,有的是只用过一两次的,有的是价格比较高昂,舍不得扔的。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我后面的内容就很多了,有些相对于主线来说完全就是废话。我只要表达清楚内容就OK了,没必要花那么多的心思和笔墨在不相干的东西上。
能够清晰明了的将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一根主线利用实例和数据,或者其他的方式证明自己观点,让听众听过之后有所收获,那么这场演讲就是成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