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读完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疫情连放假近两个月时间当中,头一次如此强烈的一种巨大的孤独和震撼和颠覆感猛烈而来,让人坐卧难安,焦躁、难受、飘荡于虚空之中。
『每个人都会感到遗憾,觉得除了自己惟一的存在以外,不能够有别的生活;您也一样,您希望能够经历所有不现实的偶然性,所有潜在的其他生活。』
『所有这些人(昆德拉小说的主人公)的生活,战斗,忍受痛苦,爱与衰老只是为了最终不可避免地达到这个结论,那就是』生活,战斗,忍受痛苦,爱,事实上(事实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在别人眼里他们应该这样做,特别是为了这个原本应当这样却未能这样的世界,为了上帝的创造。这个结论非常简单,却具有致命的颠覆性,这颠覆性会遭到读者最强烈的反抗,因为正是这种反抗造就了现在的我们:刽子手扮成了牺牲品,客体转化成了主体,影子自认为具有真实性。但这是人的本性,就像帅克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在自我欺骗。』
人只能活一次,只能有一种生活方式吗?潜在的生活是什么,如何突破,有无必要突破,能够颠覆吗?背后果然是不一样的生活吗?生活无意义,生活在别处,生活永远在你当下生活之外,只要活着就是自我欺骗,一样是欺骗,要不要有意识地换种欺骗方式呢?我在惧怕什么呢?在巨大的虚无之中,有什么是真实的呢?四面的镜子墙中映出的是什么是谁呢?哪个我是应该存在的,是正确的,是值得的。当最终最上面那根绳索和穹顶被刻意遗忘时,一切都是可能,一切都是喜剧,一切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