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当下生活的流动感
断舍离最重要的并不是使用最少量的物质,而是把多余的杂物清理出空间,恢复“生活”的流动感。
我们经常说不能乱花钱,要有理想有目的地节约。
节约的对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金钱,精力,时间
不要被人们口中的“常识”所束缚,从自己独特的“必要·合适·愉快”来决定事情的优先顺序,或者减少浪费,或者投资理财。这才是超越节约本身,将各自人生中的杂物进行精简智能化。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让人生的各项事情都有始有终,不留遗憾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不管年龄如何,不管健康与否,如何才能让“当下”的自己获得自在的人生,如何充实地过好“当下”?其实谁都能够做到的就是清理自己居所的废品杂物。我们的终活要从塞在壁橱里的忘却物·执念物的断舍离开始做起。
断舍离分为两种:
一种是清零式的断舍离。
把居所过剩的杂物以“必要·合适·愉快”标准缩减数量。
另一种是保养式的断舍离。
保持空气清新、舒爽,让人想多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深呼吸。
先通过“清零式的断舍离”彻底缩减物量,之后就能顺势进入轻松地让居所恢复到简洁·舒适状态的良性循环中。
“出”是恢复到人本原的日常生活状态。“出”是自然的回归。
断舍离,并不是充斥徒劳感的“收拾整理”,而是提升空间次元的“搬家”,同一个地方,同一所房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崭新的自己。
02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人或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这番话是精通佛法的高人对断舍离的诠释。
“断舍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的死而进行的训练。
大千世界,存在着正相反的价值观:出、舍、放手;入、拾、占有。
占有”其实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是人类社会撇开地球、私自制定的特殊契约罢了。如果物品只是临时借用品,所谓“占有”只不过是在物质这一悠久历史长河中随机截取了一小段水流,那么我们要珍惜自己与所谓“占有的物品”之间极为偶然的缘分。当缘分终结时,我们要痛快干脆地放手。人世间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如此。
03“珍惜当下·缘尽放手”
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可用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断舍离,不断地追寻“出”之美学,
超越了“舒畅、整洁、精简地生活”的词源,朝着更美好的、审美意识更高的阶段迈步,成为“间”之达人和人生达人。
在获得生命自由的同时,也达到与空间的对话,对空间的高审美意识和精简、讲究的境地。
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