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恪公担任少司空时,说过去在富阳的乡村居住,有个村叟坐在邻居家,听到读书声,说:“这是个贵人。”请求相见。仔细观察了多次,又问八字干支。沉思了很久,说:“您的命和相都是一品。在某年当知县,某年代理大县,某年正式任命,某年升任通判、某年升任知府,某年由知府升任布政使,某年升任巡抚,某年升任总督。好好爱惜自己,以后就知道我说的不错了。”后来再没见到这个村叟,他的话也没有应验。然而仔细比较一生,所谓的知县,是由拔贡得到户部七品官。所谓的调署大县,是庶吉士。所谓的实授,是编修。所谓的通判,是中允。所谓的知府,是侍读学士。所谓的布政使,是内阁学士。所谓的巡抚,是工部侍郎。品级都相符,年份也都相符,只是内官和外官的途径不同罢了。这就是他的话应验又不应验,不应验又应验,只是不知道总督会怎样。后来董公在那年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品级仍然相符。按照推算八字干支,有的特别灵验,有的完全不应验,有的半应验半不应验。我曾经把听说和见到的最确切的情况,反复深入思考,八字所定的人的贵贱贫富,只是大概这样。其中的增减变化,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