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读后感
读完本书,感觉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对待问题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对以前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重新进行了一次思考。
带你一分钟了解本书的内容
全书阐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两个思维模式的概念,并举了一系列的例子,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对比了同等环境下两种思维模式的人最终取得成就的差异。
几大重点模块
1. 思维模式解析
a) 什么是失败?或者说你觉得你失败了吗?
i.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加热衷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难以接受失败,他们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为是否得到优异的成绩,因此他们不愿意接受难度更高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增加了在众人面前失败的机率。
ii.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加热衷于学习,他们不惧怕在众人面前失败,他们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为自己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因此他们即便失败了,他们的关注点也是在这次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到多少的知识,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完美。
2. 关于能力和成就
a) 天赋出众就必须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吗?或者,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只会出现在故事里吗?
i. 你的标签是什么?换句话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有一个问题,在别人眼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完这几个问题,请看下面例子
ii. 比利比恩,大家都知道他带领了奥克兰运动家球队取得大联盟20连胜的战绩,以球探身份自居的话,他非常的成功,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自己曾经也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棒球职业选手。(因为后期表现较为平淡,所以转为球探,具体可自行了解或者阅读本书的第三章)
iii. 杰克逊·波洛克,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曾被专家们认为在画画上没有什么天赋。
3. 赞赏可以毁掉一个人
a) 对于我想帮助的人,我难道不应该表达我对他的赞赏,借此来给与他自信吗?
i.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聪明,你真棒,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初衷是不坏,但是家长们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听多了这样的话,自信心并不是增加了,而是爆棚了,他们开始觉得我是天下第一聪明的,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养成了固定型思维。
4. 改变思维模式
a) 人生来性格就是如此,你要我怎么变?
i.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等等,有太多太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名言佳句了,句句听起来都令人肃然起敬,这可真是个有个性的人。但是仔细琢磨,你不愿意迎合世界,世界又怎会放下身段来迎合你呢?
ii. 没有东西是一尘不变的,包括你的个性,你的思维模式。如果你意识到你现在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且也有了紧张感,那么可以放松,因为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改变的前提,是你必须要相信你的能力、思维模式以及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上的。
打破常规,认定能力与智商是可变的,并且出版了终身成长传递这一理念的作者是谁呢?
本书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学术专著《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命名为年度好书。
谁要读这本书?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本书都有他的适读人群,那么适合阅读本书的,可以是以下几类人。
1. [endif]学生(推荐)
a. 理由很简单,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是懵懂的,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培养自己思维模模式的
2. 公司领导、CEO
a.本书介绍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的领导、CEO的例子,阐述了领导与CEO对整个公司的重要性,所以一旦领导或者CEO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那么对公司的打击必然是巨大的,反之,领导与CEO如果持有正确的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对于公司的发展,必然带来许多的机遇。
3. 父母、老师与教练
a. 这不用说,育人者先育己,拥有这几个身份的人,必定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若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思想与思维模式来引导自己,那么自己无法取得提升不说,甚至有可能还会误人一生。
我想将我对本书的思考写在最后,若感兴趣,可以一览,希望能够给看了我的读后感的各位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本书与我相关
我前不久正在努力的改变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以为我已经成功的变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拥有者,但是读完本书之后,我发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下面我将我自身高中生涯中碰到的问题结合本书进行一个分析,我想对一些家长、老师来说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高一的时候,成绩不说拔尖,但是也算是排在班级的前头。我们的学校重点率有50%以上,当时老师看着我高一第一学期前期的表现,对我的母亲说:“你的孩子不用说,985,211不敢保证,重点是随便上上的。”把我母亲高兴坏了,回来就跟我说老师对我的赞赏,这同样也把我给高兴坏了。但是问题随之就来了,当时并没有思考这么多,但是现在看完本书回头分析,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由于受到了如此肯定的赞赏与评价,我的心态发生了以下的一些变化:
1.我985,211随便考考,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2.我这么聪明,我之后要表现出老师讲了题目之后我都一听就会,让老师们觉得我真聪明
3. 我不能有不会的题目,因为这样老师可能会对我失望,觉得我并不像他们一开始那样想的聪明
这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因为我想要让老师一直认为我很聪明,所以我本应该好好的努力学习以保持成绩的优秀,以证明我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大家应该也都是这么想的对吧?但是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我这种情况并非特例,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在当时的情境下都会进入到我这样的一个囧态。我接下来会结合本书的内容进行分析。
先前说到过了,我从被夸奖的那一刻起,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我认为我很聪明,那么接下来,理所应当的就是:我很聪明,理应来讲是没有我不会做的题,那些天天需要刷题目的人都是笨学生,像我这样的聪明孩子是不需要刷题的,自然而然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在我的思维上深深的扎了根。于是,我抱着这样的心态成功的度过了前面2个月。直到后来,课程内容越来越深,虽然对题目还是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没有做过很多的题,没有打下一个很深厚的基础,这就导致了我的解题速度慢,考试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还经常碰到一些很难写的题目,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偶尔一两次倒也还好,我觉得这可能只是这次考卷题目出难了,这不是我的原因,我还是个聪明的孩子。直到后来,我发现每次都是这样,并且成绩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那么就出现了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开始自我怀疑: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觉得,这个时候我应该会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会开始好好努力刷题,以赶上进度,以重新恢复聪明孩子的身份,但实际上不是的,我长期都沉浸在自我怀疑之中,我感觉到非常的难受,原来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我真是个没用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你该怎么办?你会鼓励他,告诉他你可以的,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只要努力努力就能把成绩追上来的。我的母亲也是这么做的,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我已经在自我怀疑,我认为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如果真的像我母亲说的努力努力了,但是成绩还是没上来,那不就刚好验证了我是个笨蛋吗?不过我的确按照我母亲说的开始做了,但是由于基础被拉的太远了,努力努力并没有什么成效,于是我就愈发的怀疑自己只是一个笨蛋,然后陷入低谷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再听到任何说我聪明之类的话,我都会感到愤怒,任何人再对我抱有期待,我就会感到愤怒。那段时间,我甚至感觉我快要得了抑郁症。此时的我,就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后面,我会将我高一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成绩大致的说一说,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从一开始的自大,到后来的崩溃,究其原因,非常的简单: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就是比别人优秀,他们只能接受时时刻刻都是完美的形象,不能接受一开始不完美,而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开始慢慢变得完美,因为他们觉得需要努力才能变得完美的那些人都是笨蛋,而自己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因此一旦某些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法继续保持完美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就会完全的崩塌,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玻璃心。
但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完全全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我,能力是无法改变的,我就是这么一个笨蛋,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于是我的成绩愈发的下降,甚至还转了一次学,最终结果也不好,还是转回了原来的学校,原来的班级。以上,就是我从一开始的自大,到最后的崩溃,放弃自我的全过程。但是所幸的是,我有一个很好的班主任,也有一个很好的校长,从转学回来之后,我的人生就开始出现了转机。
我的班主任说,其实这也是当初他的一个无心之举,就是去跟校长说了,如果我以后还想再回来读书的话,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而更加幸运的是,我的校长还同意了,我认为这改变了我的一生,所以除了我的父母之外,我最感谢的,就是这两位明师。我已经毕业一年了,但是我每年都会回母校看望我的老师,但是至今还没有这么一个机会当面感谢我的校长。(我自己对我班主任的感觉是他就像弥勒佛一样,让人感觉慈眉善目,我班主任其实也还年轻,这样形容并不贴切,但是我就是有这样的感觉。他本身是名语文老师,读过很多书,见识广博,对每一个问题总有不一样的思考,每次与他交谈我都能收获良多,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老师;我的校长,就像一座高山,屹立在家乡旁的镇上,为上万学子挡风挡雨,提供丰沃的土壤,让他们茁壮的成长。校长他很少言笑,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令人不敢接近,却又打从心底敬佩。)
回到正题,正如书中最后一章写到了,思维模式是可以转变的,从回到学校这一刻开始,我的思维模式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也许是我的父母意识到了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了我的成绩快速下滑,也可能是我看到了父母一年内多出了许多的白发,我们双方都在努力的做出改变,他们的努力就是尝试不再过分的关注我的成绩,而是告诉我努力了就好,压力不要太大,只要我尽了努力,成绩有提升固然最好,没提升他们也不会在意。而我的努力就是慢慢的改变“努力了也是没有用的,我只是一个笨蛋”这一观念,而后努力学习,不再想着动动脑子就能一步登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个孩子看上去已经完全自暴自弃,表现出对所有的一切都产生了厌恶的时候,其实他的内心还是有一些在意的事情的,书中也提到了一个例子,当一个小孩完全放弃学习,整天调皮捣蛋的时候,听到新来的老师说了一句话之后,激动的流泪说到:“原来我可以不是一个笨蛋吗?”,然后开始努力的学习。
当然,这里我的班主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他会经常找我谈话,我真的非常感谢他始终没有放弃我,尽管我的成绩有时候还是在倒退,他也会倾听我,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很多孩子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个听众,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尤其是小孩,当你听完他内心的想法之后,告诉他:“你是对的,只是......(后面内容自行发挥)”,然后你再开始教他该怎样做,他会开始认真的听你的话,因为他觉得终于有人开始懂他了,这是交谈的基础,如果你是真的想要帮助这个孩子的话。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的走出“我就是个笨蛋”,“像我这样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关于交朋友,这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的观念,我开始好好学习,不懂的题目也会开始提问,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的自在,那就是不管问什么问题,我都不用再担心我如果问这么简单的题目老师会不会觉得我是个笨蛋了,因为他如果说你怎么连这个题目都不会,你真是个笨蛋,那我就可以说,我本来就是个笨蛋啊,从那一刻开始,我终于摆脱了完全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了,我开始认为,只要学习,我就能有进步。
最后我再提一提我的高中成绩,首先我需要说的是,不要抱有期待,我的成绩很普通,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班级前三,而后再从段内200名多到107名(107在我们学校应该可以考上不错或者985的重点大学了),然后再到了高一下的500多名,600多名,甚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5,600名,最后慢慢的提升,虽然提升的幅度不算很高,但好险最后高考能提升到大概350名左右的样子,好歹考上了一个还可不错的二本院校。高中的阶段过去了,成绩不算优异,大学也一般,因为摆脱了高中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又进入到了另一个误区(我发现我总可以把自己写成反面教材),幸运的是后来也醒悟了,最终考到了一个国企里面工作,现已工作满一年。我现在每天过的感觉都挺充实,因为每天下班回来我可以学习,我还囤了好多的课程。虽然我现在表现平平,但是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我终究不会一世无成。(其实我也不是一点都没拿得出手的东西,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练歌,现在在业余的层面来说,也算是勉强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偶尔上个小台面还是能撑的住的!这是个题外话,只是我的工作上,这个能力似乎并没什么用~)
这篇读后感到这里也就要结束了,在这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写出一篇5000多字的读后感,但是同时我又感到苦恼,这篇读后感该给谁看呢?会不会写的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没人想愿意看呢?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担心又是多余的,因为即使没有人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记录与重新审视自我的过程,我一样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若将来有幸有所成就再回过头来看,也能有不一样的体会。但如果有人看,并从中能够得到一些体会,那就更好了,或者哪怕是评论我写的真是太差了,那我也很高兴,不过最好这样的评论能够在后面注上我写的差,到底差在哪里,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有所提升,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