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了学习它所需要的重复次数
任何一项技能,从笨拙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是重复。比如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写完十八染缸墨的故事。经过大量重复的书写,书法作品自然的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以至于让我们觉得惊奇,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必然。不过那时候无法解释一些现象,想要做到精通的境界,唯一能做的就是重复。然而今天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学习技能从笨拙到熟练需要的重复次数,则因人而异。比如,同样都是学习弹吉他,而钢琴师和建筑工人,所需要的重复练习的次数一定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
当你重复练习的次数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大脑中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神经元间联接形成并且固化,甚至最后无法消失。比如,开车从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大脑已经把方向盘,刹车,油门,内化成了自己的器官之一。当你需要转弯的时候,不需要思考,我先开始看反光镜,松油门踩刹车,转动方向盘。而是无意识的自动的去完成这些动作,保证车能顺利安全的完成转弯。今天的智能手机虚拟键盘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需要什么内容的时候,不需要思考要先按那个键,再按那个。那内容几乎是无意识的自动输入。因为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你的手指都已经记住了很多的东西。
“重复”“熟能生巧”这些其实都是公开的秘密。既然我们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呢?一方面是没有得到如期的回馈,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觉得不公平,努力付出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放弃。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能践行的道理不能算是懂得。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去深刻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找到本质原因,对症下药,进而解决问题,做出必要的行动,而后得到反馈,不断的修正精进。
短期期望过高
学习什么技能,每个人都希望一上来练习很少的次数都可以看到自己获得巨大的进步,有这样想法的人必将大获失望,因为这根本不可能。这是急功近利缺乏耐心的表现,想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走在精通的路上。我们每天的练习,一定会让自己成长,但是这些进步不可能非常的大,有些甚至是你无法轻易辨别的,但是你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在慢慢的建立,固化。学习练习必定都会遇到平台期,因为成长是螺旋上升的。他不大可能像复利曲线一样。所以遇到平台期,要耐下心来,强化打磨技能。不期待短期的回馈,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概念去考量。
低估了它任务的复杂程度
拿写作来说明。写作说简单也简单,那是在熟练之后才说的。然而说它难,那也确实的真的不是一般难。在你没有熟练掌握一些技巧,观察、思考、沟通、理解他人、等等,你能写出好的作品吗?那机会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最终要的不是你都会了,这些单项的技能,最难的是你需要把这些所有的单项技能全部用上,还得用的恰当,使它们间巧妙地配合,来完成一部作品,确实的很难,但在你熟练之后,又出奇的简单。很神奇!试试吧!
再比如擅长画素描的人,你看他的工具仅仅只是一张纸一支笔。但其实不然,他们还需要很多的子技能,比如前期,他们需要重复大量的练习画直线、圆圈、椭圆。等练习到,不再需要借助工具就可以画出差不多的直线、圆、椭圆的时候,可以随手画出任何的几何图形。看似简单,没有经过大量重复练习的人,是不大可能画出近似标准的图形的。不相信,你可以找张纸笔来试试。然而他们除了这些必要的子技能外,还需要研究透视学、研究光影、还有研究笔触轻重之间的微妙差异等等一些列的子技能。才最终熟练掌握素描这个技能,你说简单吗?最重要的是这些单项的子技能,独立存在的意义不大,它需要某个或多个技能配合起来使用,才能效果惊人,形成巨大的威力。
践行
学习练习技能,首先需要建立长期的目标,把它赋予意义的均摊到每天的任务当中。接受自己最初学习技能时的笨蛋样子,长期持续的重复练习下去,无需刻意的去表现自己,等你熟练了已经无需证明。将技能拆分成小块,分块练习,然后再练习块儿与块儿之间组合,最后将这些小块组合起来刻意练习,直至熟练精通内化。刻意练习完成,这就好比刚开始学习骑自行车的笨拙样子,然而现在的你已经完全忘记你是怎么骑自行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