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08,8-15,离娄章句下15》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丙午日,四月廿四,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这一章,孟子接着上一章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的体验论,讲到这一章的学习目的论,学习者的目的大类为分口耳之学和"古之学者为己"的自得之学。从尧、舜、禹、汤、周、孔、孟,都主张自得之学,严斥口耳之学。孟子说,学习的目的论和方法论是合在一起不可分的统一体,学习目的在于行道有所心得,心理合一,理与心会,而实现它的方法是完成博与约这两端之间的变化过程。由博而约,最终实现博和约的合体。
约,是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点、要领,另一个含义是简要,简明精切。
博和约的关系层次高,在博约两者建立关系之前,还有一个层次,即,两者可能永远不会相见。只有当博约二者胜利会师了,才能实现统一于融汇贯通之中。
博约会师之前,它们好似两条平行线,各有各的世界,也各有各自的课题,需要克服和超越了各自的挑战和局限,才能指望胜利会师,否则,就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把栏杆拍遍,竟与谁说"。
博的对立面是浅陋。博能旁通,浅陋不能旁通。一根筋害死人。比如说,到了今天这样的时代,不学西哲,单论中哲就是浅陋,单论西哲,不学中哲就是浅陋。学到这里,惊得我汗毛直立,想当初,若非师父当头棒喝,我必深陷"以为在学习"的虚幻之境,不去迈出博学的步子。对此的体会是: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如今,英语日课146天,稍获语感,西哲之路虽漫漫兮高远,已知见其美,这些都是仰赖师父的指引和纠偏救正之教。
约的对立面是汗漫。约是有所归宿,汗漫是无所归宿。如果说约是归纳升华,汗漫就是简单罗列。仅仅把事实罗列在一起,那是新闻报道,不是思想。知道很多知识,可能是一个有趣的人,但不等于是有思想的人。要在所有的事实、经验、材料中分类、提炼、总结,找出共性、差别、联系和意义,再用一个名词加以概括,将它与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思想之间建立符合逻辑的关系,这是归纳升华,是创造,是思想,有价值。
这种融汇贯通的方法论就是"博学而详说之"。
博学和详说,是两种类型的学习活动。
博学要旁搜远览,遍观尽识。旁搜远览是天地民物现象的第一手感性体验的学习;遍观尽识是对《诗》、《书》、《六艺》、西哲、佛、道,艺术、宗教、哲学、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各领域学问等第二手资料的理性学习。
详说是问于师和辩于友。问于师则每事都研究到心通为止,辩于友则每物都穷尽其变化过程的每个步骤方尽。
这就自然引出一正一反襾种学习目的,一种是夸多而斗靡,参加各种学习班,学一样成一样,名头、证书一大摞子;一种是为了得其要领。为什么说要领之学才是正学呢?这种学习才是本质上的学习,能够实现心与理合一,理与心交会;从认识论角度而言,理,散见于万殊,不能一蹴而会通,从方法论上而言,要广泛观察,发动思考,由支派而穷其本源,由表象而得其要领。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就是走正道,学正学。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