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鬼神剧的都是坚定的理想主义。原本对韩国的鬼神剧没有任何幻想,这种剧就像武打片一样,基因在我天朝。如果不是在看到了9.2分的豆瓣高分,我想这剧可能也会和我无缘。但在《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里看到孔侑后,整个人都对韩国鬼神剧重燃了熊熊烈火般的信心。
回想在深夜打开这剧,是为了慢慢培养睡意,结果一步一步地被吸引进去。
对于一个早已走过少女时代稳稳步入妇女时代的理想主义婶婶,看的绝不是情窦初开,情意绵绵;看的是对现世苦难美妙离奇的解脱。
事情应该是从以下这个场景开始的:
这一刻我完全没有男女主角一见倾心的感觉,潜意识厚皮脸地主动忽视了女主,感受着来自孔侑视觉和演技的双重震撼。
馍?荞麦花?气~ 如此老的桥段,婶在凌晨依然不忍睡去,抱着端正的验证态度观看。
换个男主?千万别。分分钟打呼呼不商量。
看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鬼怪大人露出了吃惊表情,心里不禁一暖:修炼了900多年,也还是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理想主义就喜欢这样的剧设,无论生活有多平淡,也总会有惊喜发生。
孤独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设定,这样的场景对理想主义者是最强带入式。
然而生活中并没有人能够在孤独身后注视你。常常有人会嘲笑我们理想主义:你对生活怀有的不是理想,有幻想。我笑而不语。我深深地知道我身后没有人注视,但理想主义是这样人设的:总是假装在孤独中有人在注视着你,因为一直对生命中的各种可能性深怀期待。
剧情中有很多甜腻小细节,我都已索然忘记,即使只关注了孔侑的颜,也能满足我对偶像剧的全部期待。但当以下这个情形出现时,婶婶我的少女心已然炸裂:
阿弥陀佛,我还有老公要爱,还有小孩要换尿片,这炸裂的少女心,该如何收场?看完这仅有的四集更新,我迅速睡去。编剧和导演就是擅长挑逗人性,但爱情也确实是值得反复烹炒的话题。
理想主义者的婶婶对少女心定义是:无论在和生活交手的这些年里,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依然有追求幸福和美好的勇气和力量。看见帅哥和美女都会两眼放光是自然源动力,是这个世界里我们依然在场的证明。
理想主义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会不断地努力向自己的理想靠拢,不管这理想多么不靠谱、多么的被人诟病,依然不屈不挠-----“我的理想管你什么事”。
孔侑应该也是理想主义,至少在演戏这件事情上,一直在磨砺自己。
在很多年前就看过一些孔侑主演的电视,但是印象不深刻。唯一能记住他的是在咖啡王子一号店里和尹恩惠的搭配出演。当时此剧里尹恩惠扮演的假小子光芒四射,完全遮盖住孔侑。尹恩惠也因为这部电视剧获得了第44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视后。而孔侑相比之下有些落寞。
据说孔侑就是在拍完咖啡王子一号店之后才开始爱上演戏。
在拍咖啡的时候,孔侑29岁,常常带有阳光的笑容,表白时有青涩模样,以及隔着镜头也挡不住的恣意青春气息。
拍完咖啡,孔侑积攒了很多人气。转而在2008年初到2009年底去服兵役。之后的孔侑似乎有了很大改变,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从他促成《熔炉》这部电影开始。
理想主义的弱点在于,很难接受人性的黑暗面,即使明明知道存在,也不敢去正视。所以像《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衩》还有《熔炉》这样优秀的电影,我不敢看,怕自己陷入长久的哭泣,更怕自己对世界起了邪念。但理想主义也很善于捕捉人性的闪光点,这部由孔侑努力奔走促成的电影《熔炉》,在那几年获得了多项大奖: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这部电影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促进了相关法律的进程,但孔侑作为演员这一角色,并没有受到奖项的肯定。
《熔炉》让观众体会到了孔侑在认真承担着作为明星的社会责任,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一个当初只想做幕后的演员,下一部作品该怎么选择。
普通人,适应环境后就很难从舒适区里挣扎出来,太多的不确定让人畏惧。演员也一样,但是只有不断的跳出舒适区,可能才会找到更好的自己,而理想主义是跳出舒适生活的勇气来源,孔侑也在不断挑战不同的角色:
《嫌疑人》里为妻儿不惜一切的前特工;
《釜山行》里为了保护女儿而牺牲的父亲;
《男与女》里一个将家庭责任放在个人情感之上的中年男人;
《密探》暂时还没有看。
这些角色里我们多少能看到演员自己的影子,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2016年是孔侑的收获年,37岁的他成功的验证了一个演员的与众不同,但时间不曾偏爱任何人,孔侑也从青葱的少年变成了性感的大叔。在拍完咖啡刚要爆红的时候,去服兵役;促成《熔炉》的同时,主演的电视剧《BIG》遭遇了收视滑铁卢。有完美的侧颜不代表就有完美的人生,努力的朝着理想前行,才能不辜负这被时间吞噬掉的岁月。
最后婶婶送给所有孔侑的迷妹:
孔侑在2016年拍完《男和女》后又说:年轻时喜欢个性十足的,现在喜欢舒服的。
理想主义是什么?是如果想要睡到孔侑,就要现在开始朝着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