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序言跟最后一章都在反复安利《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马上找了资源,今天分两个时段,花了3小时看完。收获很大,迅速用手机app:lighten做了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整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说到时间管理,柳比歇夫这么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一个被众多知识网红奉为天神的男人。他在个人管理领域中完成了常人甚至大师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坚持56年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每周每月每年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进行总结改进。很简单的习惯,但造就了他巨大的成就。试想一下自己这个月看了几部电影,几本书,完成了几次输出,花在这些工作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我想能说出来的人应该寥寥无几。他要是在世,绝对是其中一人。
而看完这本书,对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永远变不成他,但却可以无限接近他。可以尝试他的方法论,看看是否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些帮助。
一. 26岁确定了一生的目标:生物自然分类法,并且坚守了一生没有放弃。
对自己的启发:我有很多短期的目标,比如生活的:装修打造自己温馨的小家,阅读的:坚持一天阅读一本书至少21天,等等。而能让我终其一生的目标很惭愧还没有找到。但如果你连短期的目标都没有的话,那每天的时间肯定是浪费完的。用时间统计法更加可以顺利推进目标的完成。
二.详细的摘要论述和著作,累积丰富素材。
对自己的启发:有意识的累积生活中的例子,书里有意义的故事,让你印象深刻或是有启发有想法的篇章或者论点,做好收集和整理,为下次一个主题的写作或者输出进行准备。这也是《时间投资法》里胜间和代提出的储存自己的时间的理论不谋而合。下次有灵感要写作时有很多素材为自己所有,大大提高效率。
三.看书:早上最清醒的时候看严肃书籍(1.5~2小时),之后看历史读物,累了看文艺作品。
对自己的启发:不必局限自己的看书类型,大可以几个类型的书同时进行。最近一直在看畅销书,把他们跟小说,生活化的书放在一起看可以缓解疲劳,也可以收获更多。
四.重视时间下脚料(碎片时间)运用
对自己的启发:秋叶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特别强调了我们应该开脑洞对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计划。自己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能做的事。每项列5件事。
对自己的启发:秋叶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特别强调了我们应该开脑洞对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计划。自己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能做的事。每项列5件事。
三分钟能做的事:1.用vsco或者黄油p一张图片 2.想好第二天要做的事,看的书 3.回复微博评论 4.构思brush lettering作品 5.找一个方案素材
五分钟能做的事:1.构思一条微博 2.回复微博评论 3.完成一个brush lettering作品 4.翻看以前看过书的思维导图 5.看一个3分钟左右的b站视频 6.刷下微博
十分钟能做的事:1.发一条微博 2.写当日手帐拍好照 3.整理框架(不同类型书的书评,输出)4.构思一个手帐小帖士 5.完成一个复杂的水彩brushlettering作品 6.快走十分钟 7.研究秋叶在《如何》里的一个拆书案例 8.就一个问题与朋友进行讨论,收集不一样的观点
五.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联系,总结规律性,用体系安排生活。
对自己的启发:现在正在努力朝体系管理生活的目标奋进,一个月前整理了自己目前为止浅薄的知识管理体系,争取看书的时候做思维导图,然后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整理出来放进体系中,定期回顾和翻新。在这本书之前,时间管理的书籍除了这本还有前两天看过的《时间投资法》还有提倡休闲的《off学:会玩才会学习》,有些方法理论与这本书相背,但是体系论几乎没有人反驳。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有自信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其实我们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体系过生活,但是很少有人会对此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就这一点整理跟没整理的区别做了就会明白。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努力形成敏感的时间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时间,减少浪费,无论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的效率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没有一种危机感是不太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的,以前我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现在即将成为全职妈妈,危机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一种希望改变自己,或者说找到掌握自己时间的方法的愿望就越强烈。总之一起精进吧。
今天是我21天一日一书计划的第七天。争取慢慢的成为习惯,现在发现一天一本书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而且保持每本书都有输出闭环记录看书的心得,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一切不难做到只不过是逼自己一把罢了。
一点小感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