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时的往事犹如秋天的落叶,一片片地在我的脑海里落下,时而秋风四起,落叶漫天飞舞,思绪也就凌乱了许多……
不知为什么,一片“麦假生活”的落叶悄然落在了我的心头,勾起了我儿时收麦子的回忆。小时候,对于麦假我还是有着无限地向往和期待的。放假前,老师除了留一些书本作业外,更多的是让我们要帮着家里收麦子,多干点儿农活,最后还不忘给我们留上一项“勤工俭学”的实践作业——拾麦穗儿。那时,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到地里拾麦穗儿,开学时要向学校交5斤麦子(年级不同,交的斤称也不一样)。虽说5斤麦子并不算多,但对于上小学的我来说,任务是很艰巨的。听说要放二十多天的麦假,什么作业不作业的,早就被抛到脑后,此时,放假的好心情已经压过了一切。
虽说是让帮着家里干农活儿,但毕竟我的年龄还小,身上没有多少力气,只能帮着父母在家里看门或是做一些简单的午饭了。我家种着四亩地的麦子,对于只有两个劳动力的四口之家来说,父母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吃饭时,父母也不止一次的发出感慨:“要是孩子再大点儿,我们就会轻闲些,慢慢熬吧,总会有熬出来那天的。”每当听到父母的感慨,我的内心就会暗暗发誓:“自己长大后,一定为家多分担,让父母不再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进入农历五月,天气慢慢热了起来,父亲也就不再去上班了,在家修理修理农具,母亲则拿出针线把盛粮食的口袋补了又补,都在为麦收做着准备。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的生产力并不发达,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大多数的农民还是用镰刀割麦子,仅有少数的人家会试着用收割机收割。所谓的收割机就是把麦子放倒,省去用镰刀割麦子的程序。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先进的了。
因为父亲在县城上班,所以见的世面就广了一些,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就有点儿超前。一次,父亲和母亲商量着说:“今年咱家用收割机割麦子吧,这样就是多花些钱,但是省时省力,早一点儿收完麦子,我就早点儿上班挣钱,你说呢?”母亲是比较支持父亲的,同意了父亲的想法。
听说我家要用收割机割麦子,我的兴奋劲儿也就来了,说:“今年我也要帮着收麦子,我们老师都说了,让帮家长干农活儿,收麦子呢。”
父母见状,并没有打击我的积极性,意外的答应了。
麦收季节,太阳真是骄阳似火,昨天麦子还有点儿泛青,今天就变得黄亮亮的,麦穗儿一个个都炸开了头,在热浪的吹动下,摇头晃脑,好像在炫耀着自己,更是像在等待着农民的收割。一天,父亲吃过午饭,匆匆忙忙赶去了地里。我问母亲,母亲说:“收割机来割麦子了。”我一听,赶紧央求着母亲带我去地里看收割机割麦子。
来到地里,看见许多大人们站在地头儿起,议论纷纷的说着什么。你一言我一语,原来都在夸赞收割机割麦子的新鲜事儿。此时,收割机正好在割我家的麦子。我站人群里,仔细观察着收割机割麦子,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神奇的收割机割麦子情景。说是收割机,其实也就是在拖拉机的前面安装了一个收割麦子的设备,并通过传送带把收割的麦子整整齐齐的传送到一边。一会儿的功夫,四亩地的麦子就被收割完毕。农业机械化真是了不起,四亩地的麦子要是用人工割的话,辛苦不说,两个壮劳力估计也得用上一天多的工夫。看着收割机割麦子,很是入迷,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