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异常精彩的例子,说低级动物的双眼大多长在两侧,高级动物的双眼大多长在头正前方,低级动物之所以低级是因为它们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全景视野,所以它们的注意力只能时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东西上,不可能有深入思考和长期思考。然而虽然出发点是好,想要讲的道理也是深刻的,可这个例子实在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拿出我的科研精神网上略探索了一番。
首先,这里所说的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指的是什么动物。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猎物和捕猎者,以及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除了普遍认为有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可以勉强定义为“高级”、“低级”,另外两种组合用在这里并不合适。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谁更高级,科学上没有定论说食肉动物是由食草动物进化而来,甚至有例子证明食肉和食草饮食习惯相互转变。另外也没有定论说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智商高”。最后猎物和捕猎者一样是同时进化,也没有根据说谁就比谁“高级”一点。
其次,且按照符合文章内容的食草和食肉作为“低级”和“高级”的形容对象。如果我们去动物园会看到,鸡、牛、马、羊等食草动物眼睛在头两侧,而猴子、老虎、狼、老鹰等食肉动物眼睛在头正前方。前者作为猎物,进化出极宽的视野;而后者包括人类,则进化出能看到景深(距离)的视力。不同的动物进化成两种眼睛位置的原因没有定论。
最后,人为什么两眼朝前。“丛林运动假设”(1922)认为人的祖先生活在丛林里,在丛林跳跃时,需要能判断树与树之间的准确距离,不然掉下树就会被丛林猛兽吃掉。有人提出异议,丛林里那么多动物眼睛都长在两侧,也都活得好好的。于是有了“视觉捕猎假设”(2005),认为捕猎者需要极佳景深视野帮助它们更有效地定位和捕捉猎物。这个假设解释了另一个进化现象,就是嗅觉的退化,因为嗅觉的作用已经被视觉取代。接着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夜行捕猎者两眼在前,比如早期类人猿。夜行捕猎时,眼睛在正前方比两侧能接收更多光线。2008年的“X光视觉假设”认为正前方位置的双眼能“透视”。丛林里的大型动物,比如人类祖先,容易被树叶和树枝遮挡视线,需要有“透视光”能力的正前方双眼,而像松鼠这样的动物则不需要。
回到文章本身,内容很牵强,所以还是只做思考题:
1. 在生活中找几个小领域试试“放弃”全视角,体验几天?比如关掉微信朋友圈,手机微博停用,手机完全静音,不出门独处,不看电视剧、节目或赛事……
后面四样已经在做了,现在可以试的是关掉朋友圈和不用手机微博。
2. 是不是一直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在哪方面被拖累很惨?
如果看微信论坛微博算是的话,在时间精力视力健康上被拖累。
后面的几道问题和作者文章本身一样无趣无聊,不做也罢。
参考文章
1. www.bbc.com/future/story/20141013-why-do-your-eyes-face-for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