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总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证;第二是这些病证的治疗方法。
关于手厥阴心包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之病证,经文对此行文缺失;但关于手厥阴心包经所主病证的治则治法,经文曰:“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临床治疗手厥阴心包经系列疾病时,属于经气亢盛的,临证施针则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临证施针即要用补法。再有,属于热性疾病的,临证施针就要用速针法;而属于寒性疾病的,临证施针就要用留针法。还有就是,对那些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病变,临证施针就要用灸法;而对于那些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病变,临证施针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予以调治。最后对于那些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疾病,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一倍;而对于那些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疾病,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